在金融危機影響下,網絡招聘憑借其招聘成本低、能為求職者提供更多就業機會的優勢,在這個冬天“火爆”了一把。最新數據顯示,第三季度中國網絡招聘個人注冊用戶過億,達到11872.6萬人,同比增長70%。而網絡招聘三巨頭前程無憂、智聯招聘和中華英才網占據了行業66%以上的市場,網絡招聘市場相對集中。
2010年網絡招聘市場
將突破26億元
艾瑞咨詢日前推出的一項最新報告顯示,今年中國網絡招聘市場規模將達到12.5億元,同比增長28.9%,預計到2010年該市場將突破26億元。
業內人士表示,從2002年開始,中國網絡招聘就進入快速成長期,網站數量不斷增長,企業規模迅速擴大,國外公司也更多關注該市場。
調查數據顯示,招聘網站有效瀏覽時間變化所呈現的趨勢與求職的季節性變化趨勢保持一致。今年,在求職高峰的3月和10月,招聘網站的有效瀏覽時間均出現大幅增長,環比增長率均超過30%,10月月度有效瀏覽時間達2144萬小時,首次突破2000萬關口。分析師沈佳音認為,中國網絡招聘應用在網民中的滲透率與美國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市場潛力有待挖掘。
據統計,在發達國家,招聘廣告市場總收入可以占到國家GDP的萬分之五以上。在中國,北京的招聘市場收入已超過GDP的萬分之三,上海也超過了萬分之三,二級、三級城市差距較大。從網絡招聘目前發展情況來看,近3年來,網絡招聘廣告全行業全國平均增長始終保持在35%以上的驚人速度,網絡招聘市場擁有極其廣闊的發展空間。
三巨頭瓜分
66%以上市場份額
艾瑞咨詢的報告顯示,目前我國網絡招聘市場仍呈高度集中狀態,前程無憂、智聯招聘和中華英才網三家有效瀏覽時間市場份額均在20%左右,合計占比在66%以上,而其余網站的市場份額均低于7%。專家分析認為,短期內難以有網站對網絡招聘三巨頭的地位形成挑戰,網絡招聘市場“三足鼎立”的局面很難被打破。
三家網站用戶年齡主要集中于19至30歲,但仍各具特色:中華英才網在學生用戶群中占有優勢,前程無憂用戶年齡相對較高,在銷售人員和專業人士中普及率較高;北京用戶傾向于使用智聯招聘和中華英才網,南方用戶更傾向于使用前程無憂。
由于目前國內網絡招聘仍處于起初的中介平臺模式,進入門坎低,所以同質化現象嚴重,專家指出,發展差異化戰略提升核心競爭力是擺在網絡招聘運營商面前的重要課題。“如何從大量信息中搜索到最匹配的資源,這是求職者和企業最希望獲得的。”人力專家表示。
金融危機下
網絡招聘“炒火”市場?
艾瑞咨詢分析指出,在金融危機影響下,市場提供的職位數減少,而求職人群擴大,能否提供更多的職位成為影響招聘網站短期走勢的決定性因素。
據了解,我國很多省市的校園招聘會遭遇“寒流”,求職者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了網絡招聘。艾瑞咨詢發布的《2008年第三季度中國網絡招聘市場季度監測》報告顯示,第三季度中國網絡招聘個人注冊用戶過億,達到11872.6萬人,環比增長13%,同比增長70%,而招聘企業數同比增加34%,達到765萬家。
網絡招聘憑借其招聘成本低、能為求職者提供更多就業機會的優勢,在這個冬天“火爆”了一把。僅智聯招聘一家,今年10月招聘企業通過智聯招聘網站為應屆畢業生提供的職位數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長58.52%。
另據了解,在金融危機下,求職者逐漸加大在尋找工作方面的額外投入,包括找工作的時間、精力和金錢。不少求職者愿意為此支付一定的前期費用,如依靠招聘網站的自薦平臺進行“人才自薦”。此類求職方式以其直接、有效,在求職者中獲得較多認可。
不過還是有很多用人單位對網絡招聘持保留態度,原因在于目前網絡招聘還處于初級階段,無法滿足中高端人才的招聘需求。由于求職者在網絡投遞簡歷相對方便、快捷,求職人員信息巨大,使用人單位收到很多不符合要求的人員簡歷,無形中給企業增加了很大負擔。
新聞來源:北京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