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訊 在美國全力推進"最后一英里"高速網絡建設的同時,業界專家指出,中程網絡基礎設施的不足正成為制約全國寬帶發展的關鍵瓶頸。光纖寬帶協會Gary Bolton撰文指出,擴建中程網絡不僅能連接服務欠缺地區,還將顯著降低中等規模社區的寬帶接入成本。
2024年,美國國家電信和信息管理局(NTIA)通過"中程網絡基礎設施計劃"向40個州和地區的36個組織撥款9.8億美元,用于部署、租賃或升級現有網絡。這些資金已啟動八個州近1500英里中程光纖的建設。但申請總額高達47億美元的資金缺口表明,要滿足未覆蓋地區的連接需求仍需大量投入。
速度革命催生新需求
隨著FCC將寬帶標準提升至下行100Mbps/上行20Mbps,現實使用場景卻已超越這一指標。主流運營商提供的5-8Gbps套餐正成為新常態,GFiber實驗室甚至推出20Gbps+WiFi7服務。中程網絡不僅要支持現有XGS-PON技術,還需為即將商用的25G/50G PON做好準備。
光纖中程網絡特有的低延遲、高容量特性,使其成為應急通信和國家安全的關鍵基礎設施。通過提供多路徑路由,這些網絡能有效規避極端天氣或人為事故導致的單點故障。同時,增加中程網絡供應商將打破長途運營商的壟斷,通過市場競爭降低中等城市的寬帶成本。
新興應用倒逼升級
精準農業等創新應用正對網絡提出更高要求。自動駕駛農機每天產生數GB數據,包括導航視頻和運行狀態監測,需要高速對稱帶寬支持"最后一英畝"無線網絡與云服務的實時交互。這不僅優化農作物產量,還能減少20%的水肥消耗,讓農民實現遠程作業。
光纖中程網絡還是量子計算和地質監測的基礎。思科量子實驗室正在構建的量子網絡、地震滑坡監測系統以及地熱資源勘探技術,都依賴光纖傳感網絡實現。這些創新應用將推動中程網絡流量快速增長——目前65%運營商的峰值流量低于100Gbps,但到2030年僅有22%認為能維持這一水平,多數預計需擴容至400Gbps以上。
建設標準與時俱進
光纖寬帶協會中程網絡工作組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70%的ISP自主運營核心機房到互聯網交換節點(IX)的中程網絡,30%則租用傳輸服務商容量。盡管多數運營商已采用冗余光纖和地理多路由設計,但回程成本仍構成壓力——36%的運營商此項支出超過月運營成本的10%。
基于對25州38家運營商的調研,工作組建議新建中程網絡應按每戶100-200Mbps峰值并發量設計。這一標準考慮了智能家居設備激增(每戶20-25臺聯網設備)以及遠程辦公、4K視頻等應用疊加產生的并發壓力。FCC已明確要求學校、醫院等錨定機構至少配備1Gbps對稱帶寬。
隨著BEAD等計劃的持續推進,中程網絡建設將成為激活中等規模和農村地區發展潛力的關鍵。正如報告所強調,只有基于前瞻性設計的強大中程網絡,才能支撐起從5G商用到精準農業的未來創新生態。
新聞來源:訊石光通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