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SZ訊 今年6月份,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的報告提到,華為2020年銷售收入要超過1500億美元。而根據華為2015年的財報顯示,華為年收入608億美元,這意味著未來5年華為要實現900億美元的增長。任正非設定此目標的底氣何在?
華為輪值CEO胡厚崑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華為對未來發展充滿了希望,從信息化社會向智能化社會邁進時,華為三大業務BG都有做不完的事情,尤其是華為企業業務的云服務,其增長速度將超過其他業務。而此次華為全聯接大會,華為也將云進行了重點闡釋,提出了云的2.0時代,華為云戰略定位。
1500億美元目標底氣何在?
對于2020年1500億美元銷售目標,胡厚崑認為恰恰反映了華為對未來發展充滿了希望。“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電信運營商,都在進行數字化轉型,從信息化社會進入智能化社會。對華為來講,三個BG未來還有很多做不完的事情。”胡厚崑表示。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華為實現了銷售收入2455億元,同比增長了40%,營業利潤率實現了12%的增長。雖然華為并沒有透露三大業務BG各自收入占比和增長率,但據了解企業業務是增速最快的部門。根據2015年華為財報顯示,2015年華為企業業務收入達276億元人民幣(約43億美元),同比增長了44%,在公共安全、金融、交通、能源等行業實現快速增長。
胡厚崑也認為,未來企業業務市場規模將會超過運營商業務市場,而且是一個多元化市場,華為對企業業務市場給予了很大期望。其中,云計算業務增長速度將會超過其他業務。
任正非曾經說過,當前4K/2K/4G和企業政府對云服務的需求,使網絡及數據中心出現了戰略機會,這是華為的重大機會窗,華為要敢于在這個戰略機會窗開啟的時期,聚集力量,密集投資,飽和攻擊。撲上去,撕開它,縱深發展,橫向擴張。
據了解,目前華為云計算業務收入主要來自電信運營商的云化;為企業市場提供的私有云、混合云;以及為云服務提供商建立公有云服務。根據華為之前透露的云計算戰略目標,到2020年華為IT產業(云計算)將為華為貢獻100+億美元。
云的2.0時代 華為如何定位?
從今年的華為分析師大會到第一屆華為全聯接大會,華為不斷的向外界傳遞“云”的信息。在今年4月份華為分析師大會上,華為發布了“全面云化”戰略:要從設備、網絡、業務以及運營四個方面全面升級基礎網絡,帶來硬件資源池化、軟件架構全分布化、全自動化的系統優勢。
當時的華為輪值CEO徐直軍曾表示,要用2~3年的時間,實現產品和解決方案全面云化,幫助客戶實現商業成功。
而此次華為全聯接大會,胡厚崑提出了“云2.0時代”。
胡厚崑表示,過去10年谷歌、亞馬遜、滴滴、Airbnb等屬于“生于云的一代”,開創了敏捷創新、體驗好、低成本的云的1.0時代,利用云技術、云架構實現了資源共享,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更好聯接客戶,即使在酒店、出租車等傳統行業中,創造了顛覆性的商業模式。
“下一個十年,將是云的2.0時代,企業是云化的主角,各行各業將在云中成長,各種行業云也將興起。我們預計,到2025年,所有企業企業都會用到云的技術、云的模式,85%以上企業應用會被部署到云上。”胡厚崑表示。
因此,企業需要結合核心業務,探索最適合的云化解決方案。而在這個過程中,華為的定位就是要成為智能社會的使能者與推動者。
胡厚崑表示,華為有信心做好創新的云技術提供者,這個底氣來自于華為多年來積累的技術和創新能力。
“但華為最大的信心來自于華為以客戶為中心的企業文化。28年來,這種價值觀成為了華為的DNA和華為員工的最高行動指南。作為技術提供者,不能總想著用一把鑰匙開不同的鎖。所謂以客戶為中心,就是接地氣,愿意向客戶學習,愿意真正沉下心去理解各行各業特點,把握業務特點帶來的不同需求,并用創新的云技術和解決方案去匹配,做到’按需應變’。”胡厚崑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