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從杭州欽鉞科技有限公司(KTT)獲悉,由該公司自主研發的國內首款
EPON終端芯片即將正式投產。在互聯網應用全面進入“光時代”之際,這款光通信核心芯片的研發成功引起了業內外廣泛關注。
打破壟斷 前景廣闊
以
EPON技術為核心的互聯網升級已經全面展開。來自Light Reading的最新報告數據則預測,2009年全球光纖到戶(FTTH)用戶數增長率將超過32%,在今后幾年,該市場每年還將以接近30%的速度增長,到2013年,全球光纖連接家庭將從2008年的3600萬戶猛增到1.3億戶。
中國的FTTx(光纖到戶FTTH、光纖到大樓FTTB、光纖到節點FTTN、光纖到遠程FTTR、光纖到交換箱FTTC等的統稱)市場經過近幾年的發展,也將隨著互聯網的升級進入市場“井噴”期。
在FTTx的諸多接入技術中,
EPON由于綜合了PON技術和以太網技術等技術優點,以及良好的成熟度,而成為運營商的最愛。中國電信已將
EPON作為主要接入技術,并實現了大規模部署。中國聯通更是于2009年7月份完成了1100萬線
EPON項目招標,規模為全球最大。
市場調研公司Infonetics最近發布了亞太地區PON設備市場的調研報告。報告全方位調查了主要廠商的
EPON、GPON、WDM-PON,在中國、印度、日本、韓國等主要市場的出貨量和營業收入等情況,分析認為亞太地區PON設備市場在2008年~2013年間將強勁增長兩倍以上。
在“
EPON時代”來臨之際,華為、中興、烽火等中國IT巨頭已經瞄準
EPON產業鏈,成為
EPON接入設備的重要生產商。但是,
EPON產業鏈最核心的技術——
EPON芯片,由于國內一直未能掌握技術,其市場一直被PMC-Sierra、Teknovus、Cortina等三大國際巨頭壟斷。
KTT-
EPON芯片的研發成功,意味著中國
EPON產業鏈最核心的一環得到彌補,使得中國業界在這個巨大的新興市場中的話語權實現質的增強。
據業界專家分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KTT-
EPON芯片實現量產之后,對于
EPON接入設備生產商來說,將獲得更符合中國市場特點(性價比更高、更簡便易用)的核心部件。
另外,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的統計數據顯示,2004至2008年間,中國寬帶用戶從2385萬戶增加到8343萬戶,累計增長高達249.81%。采用傳統技術的寬帶接入由于“最后一公里”并未采用光纖,終端用戶的網速大打折扣。實現光纖接入之后,原有瓶頸被徹底打通,用戶能夠以千兆速率“網上沖浪”——這意味著下載一部高清影片可實現“秒殺”。而KTT-
EPON芯片將使得光纖接入的成本更加低廉,這也有利于推動互聯網的全面升級。
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產業的“未來之星”
創建于2007年的KTT位于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一家致力于數據通信、工業通信等多種核心芯片研發的原創型科技企業,其團隊多來自國際知名IT企業、國家級科研院所,在IC(集成電路)設計方面具有領先的技術優勢。
據了解,KTT研發成功的
EPON芯片屬于國家大力引導和扶持的超大規模集成電路,不僅可以廣泛應用于電信、廣電等領域,還可應用于電力配網自動化、監控等多個領域。
據專家介紹,集成電路產業是當代高新技術產業的基礎和核心,在中國市場,CPU為美國INTEL所壟斷、移動通信集成電路為歐美NOKIA、MOTOROLA、PHILIPS及其戰略聯盟供應商所掌控、有線通信集成電路被BROADCOM、MARVELL等瓜分。致使國內整機企業至今依然大量使用進口集成電路,自產集成電路在國內市場的份額還不足20%。因此,國內的集成電路產業還是一個具有戰略性潛能的幼稚產業。
為擺脫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中國啟動了“核高基”戰略。國家《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也明確指出:支持集成電路重大項目建設與科技重大專項攻關相結合,推動高端通用芯片的設計開發和產業化,實現部分專用設備的產業化應用,形成較為先進完整的集成電路產業鏈。
KTT總裁陳偉強表示,新興的技術催生了巨大的市場“奶酪”,而中國企業要勇于挑戰核心技術,依靠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巨頭平等地分享“奶酪”。
另據了解,浙江省近年來涌現了一批高起點的IC原創型企業,隨著這些企業不斷取得實質性突破,將有利于改變該省IC產業較江蘇等兄弟省市落后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