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SZ訊 在“互聯網+”洶涌澎湃的時代,為“互聯網+”提供基礎通信服務的三大運營商應扮演怎樣的角色?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杜振華在出席2015“互聯網+”和新經濟發展論壇上表示,目前我國三大運營商的固定光纖寬帶接入市場占有率達90%,但提供寬帶基礎管道的附加值低,規模雖大但靈活性不夠,市場響應速度慢,“我們估算,我國光纖寬帶市場規模將超過700億元,通過建設互聯網超級終端入口還可開啟千億量級的增值服務市場”。
目前,我國電信業在光纖寬帶建設和運營實質性混改上已拉開了序幕,廣東、山西、江蘇、重慶等地正在積極推進向民營企業發放寬帶接入網的業務試點。杜振華表示,此舉將打通光纖寬帶建設的“最后一公里”,全面提升用戶的互聯網體驗并進一步降低資費水平,從而激發、促進信息消費的快速發展。
據悉,在最近通過審批的民營光纖寬帶運營商中,長城寬帶和蘇寧云商未來市場方向或偏向于全業務融合的家庭業務。其中,長城寬帶可能更傾向于打通移動轉售和寬帶服務以及大麥電視、大麥盒子、路由器等家庭物聯網環節;蘇寧云商此前則表示,獲得牌照后首先將在自己所建的樓盤和門店做相應網絡搭建,之后才會考慮圍繞門店輻射周邊的樓宇,實現可控資源利用。
國內最大光纖活動連接器生產商中國光纖公司則準備通過打造互聯網的超級入口,開啟互聯網服務產業,把影像視頻、游戲、電商、醫療、金融支付以及在線教育搭載到互聯網超級入口中,實現由重資產的電信制造業龍頭向輕資產的互聯網建設及運營商轉型。
杜振華認為,借助“互聯網+”,三大運營商可引入民企加快混改,在提高產品和服務創新能力、加快經營模式向互聯網化模式轉型的同時,弱化傳統語音業務,發揮流量經營優勢。此外,還可在探索云計算、大數據等領域發展機會,為用戶提供更實用、更獨特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