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SZ訊 信息通信業是構建國家信息基礎設施,提供網絡和信息服務,全面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行業。隨著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快速發展,信息通信業內涵不斷豐富,從傳統電信服務、互聯網服務延伸到物聯網服務等新業態。目前,信息通信業是我國發展最快、最具創新活力的領域之一。
2月14日,工信部辦公廳召開了信息通信行業“十三五”規劃宣貫電視電話會議,回顧了“十二五”期間我國信息通信業的發展成績,也定調了“十三五”規劃期間的發展目標。
“十二五”期間,我國信息通信業成效顯著
據了解,“十二五”期間,信息通信業總體保持良好發展勢頭。2015年,信息通信服務收入達到1.7萬億元,超額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其中基礎電信企業收入達到1.17萬億元,年均增長5.4%,增值電信企業收入達到5444億元,平均增長34.8%。
基礎電信方面,基礎設施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建成了一批全光網省,設立了117個寬帶示范城市,城市地區90%以上家庭具備光纖接入能力,行政村通光纜比例超過75%;移動通信實現從3G到4G全面升級,建成全球最大的4G網絡,3G、4G用戶占比達到60%;新增七個國家級骨干直聯點,互聯網寬帶擴容2588G,增長近6倍。
三網融合全面推廣,IPTV用戶數達到4589萬,移動轉售、寬帶接入網業務開放試點穩步推進,42家民營企業獲得移動通信轉售業務批文、發展用戶2059萬,61個試點城市138家民營企業獲得寬帶接入網業務試點批文。組建中國鐵塔公司,實現共建共享,成為國企改革試點樣板。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取得實質性進展,中央財政和企業投資超過300億元,有效解決農村和偏遠地區寬帶覆蓋問題。
互聯網方面我國產業蓬勃發展,國際影響力增強。上市公司從47家上升到88家,營業收入年增長超過40%,其中有10家企業進入全球互聯網市值前30名,4家企業進入前10名。網名總數從4.57億發展到6.88億。
物聯網發展方面,我國已形成包括芯片、元器件、設備、軟件、系統集成、運營、應用服務在內的較為完整的物聯網產業鏈。2015年物聯網產業規模達到7500億元,“十二五”年復合增長率達25%。公眾網絡機器到機器(M2M)連接數突破1億,占全球總量31%,成為全球最大市場。
工信部副部長陳肇雄表示,“十二五”期間,信息通信業基礎業、戰略性、先導性作用更加凸顯,在培育新動力、拓展新空間方面的地位不斷提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效應不斷擴大,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支撐引領作用日益彰顯。
“十三五”通信業發展再上新臺階
會議指出,到2020年信息通信業整體規模進一步壯大,綜合發展水平大幅提升。“寬帶中國”戰略各項目標全面實現,基本建成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初步形成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化、協同化的現代互聯網產業體系。信息通信業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全面提升,在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和社會進步中的作用更為突出,為建設網絡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十三五”期間規劃發展重點在完善基礎設施方面,大力推動高速光纖寬帶網絡跨越式發展。基本完成老舊小區光網改造,實現城鎮地區光網覆蓋,提供1000Mbit/s以上接入服務能力,大中城市家庭用戶寬帶實現100Mbit/s以上靈活選擇,半數及以上農村家庭用戶寬帶實現50Mbit/s以上靈活選擇。推進超高速、大容量光傳輸技術應用,升級骨干傳輸網,提升高速傳送、靈活調度和智能適配能力。
推進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建設,與骨干直聯點協同發展。推進國際通信網絡節點建設,合理設置海外IDC、CDN和POP點。推進互聯網國際訪問性能監測平臺建設,提升國際網絡服務質量保障能力。夯實IPv6網絡基礎設施,完成國內互聯網的IPv6升級改造和IPv6國際出入口建設。
在物聯網方面,到2020年,促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物聯網產業體系基本形成,包含感知制造、網絡傳輸、智能信息服務在內的總體產業規模突破1.5萬億元,智能信息化服務的比重大幅提升,推進物聯網感知設施規劃布局,公眾網絡M2M連接數突破17億。產業升級方面,打造10個具有特色的產業集聚區,培育和發展200家左右產值超過10億元的骨干企業,大力扶持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創新載體,建設一批覆蓋面廣、支撐力強的公共服務平臺,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體系。
陳肇雄表示,“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信息通信行業面臨重要的機遇和嚴峻挑戰。信息通信業行業未來五年的發展的藍圖已經繪制,讓我們齊心協力、開拓進取,為推動行業發展再上新臺階,為建設網絡強國、制造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以更加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的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