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訊 (原文來自LightCounting)2025年6月4日至5日,第25屆OptiNet中國會議在北京召開。韋樂平和毛謙自2001年創辦該會議以來一直擔任聯合主席。為紀念這一里程碑,大會頒發了多項貢獻獎,LightCounting也獲此殊榮,但真正的功勞應歸于韋樂平和毛謙的長期努力。多年來,眾多口譯員的辛勤工作使包括本文作者在內的外國參會者受益匪淺。
今年會議的兩大核心議題是AI光網絡和基于50G PON的10G寬帶接入網。非正式討論則圍繞電信運營商的未來角色及收入增長新機遇展開。
韋樂平在開幕演講中回顧了全光網絡的歷史演進,并展望了值得關注的新技術。他認為,AI時代將開啟新一輪“光進銅退”,但這一過程不會一蹴而就。電連接與光連接將持續進步,但全光網絡是大勢所趨。他特別指出,芯片光互連、光交換和空心光纖是當前最熱門的技術方向。
毛謙展示了全球光纖到戶(FTTH)部署的最新數據,并討論了未來計劃。在多數圖表中,中國均位列前三,并將在50G PON部署中占據領先地位。初期需求將來自商業應用,而家庭用戶可能在未來十年逐步普及。毛謙提出疑問:面對AI應用的爆發,未來帶寬需求是否存在上限?
中國信通院總工程師敖立提出了新術語“FTTE”(光纖到萬物),其中“E”代表“無處不在”。如今光纖成本極低,但部署的關鍵在于支持新應用。移動設備仍需依賴無線或WiFi,但許多固定系統(如靜止機器人及攝像頭)可受益于光纖連接。
在本文發布之際,行業焦點正轉向本周在上海舉行的世界移動大會(MWC)。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展示的圖片暗示,機器人數量或將很快超越人類。做飯和洗碗可能是機器人最后攻克的領域,但它們也可能轉向其他需要更高帶寬、更低人力干預的崗位。
回到OptiNet中國會議,中國聯通研究院副院長唐雄燕回顧了27年行業生涯,并分享了對未來的展望。他認為,運營商已進入低增長階段,需減少投資。為應對流量增長,必須提升網絡效率。好消息是,電信運營商仍有增長空間。
中國聯通運營著國家級和邊緣級AI集群網絡,采用400G互連。但唐博士指出:“很少有企業能負擔400G專線。”他預計400G接入(包括直連AI)將緩慢普及,“仍有很長的路要走”?;?0G PON的10G連接是更經濟的選擇。
烽火通信網絡產出線總裁張賓對新技術投資回報表示擔憂。800G和1.6T光傳輸方案的頻譜效率提升有限,但研發成本隨速率非線性增長??招墓饫w優勢顯著,但技術尚處早期。“部署時機對商業成功至關重要,光纜生命周期長達20-30年?!?
會議還舉辦了LightCounting第三屆年度初創企業競賽,入圍者包括傲科光電子、聚合電光、光本位科技、Lightwave Logic、米硅科技、Mixx Technologies和Xscape Photonics等。最終,米硅科技獲最佳產品獎,聚合電光獲最佳技術獎,Lightwave Logic因最佳商業策略受到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