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SZ訊(編輯summer)回顧歷史,兩千多年前,各國人民就通過海陸兩條絲綢之路開展商貿往來, “絲綢之路”上發生過許許多多各國人民友好往來、互幫互助的故事。如今,從絲綢之路延伸出來的發展新戰略—— “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概念持續升溫,“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得到相關國家普遍歡迎與關注。
“一帶一路”貫穿歐亞大陸,東邊連接亞太經濟圈,西邊進入歐洲經濟圈,戰略涉及經貿合作、交通、物流、信息設施互聯互通等多個領域。在信息戰成為商業主戰場的當下,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政策的實行,都離不開通信基礎設施的構建。
“一帶一路”興起帶來新機遇
3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 ,市場期待已久的“一帶一路”具體路線圖終于面世。借此良機,中國也將加速“走出去”步伐,通信作為信息互聯互通的基石,也將極大受益于“一帶一路”政策的落地,“一帶一路”通信設施建設帶來的巨大蛋糕也是通訊行業的廠商的新的機遇。
中國作為通信大國,4G的普及速率正在迅速提升,在3G時代,國內通信業產能獲得快速提升,部分通信設備、器件及光纖光纜均存在供大于求的情況,海外出口成為解決產能的重要途徑。而中亞、西亞等國移動通信普及率尚低,網絡升級拓展需求旺盛,將為國內通信企業開拓市場空間。
《愿景與行動》文中明確提到:1)共同推進跨境光纜等通信干線網絡建設,加快推進雙邊跨境光纜等建設,規劃建設洲際海底光纜項目;2)完善空中(衛星)信息通道,擴大信息交流與合作。光纖光纜、衛星通信將成為需求點,海纜的雄起也是網絡需求的高速提升的見證,國內的光纖光纜產業鏈已基本成熟,但海纜方面還是處于起步狀態,海底光纜是國際互聯網的骨架,在這個政策的影響下,海纜將成為光纖光纜行業中的香饃饃,更將為我國的光纖光纜行業帶來巨大利好。
他們站在“一帶一路”的風口上
“互聯互通”是加強全方位基礎設施建設,不僅是由公路、鐵路、航空、港口等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組成,還包括互聯網、通信基礎設施的建設組成,這對整個通信行業,都是極為利好的,“一帶一路”的落實,不僅更進一步促進了華為、中興等“走出去”廠商的先行者,另一方面對于中國通信基礎設施的廠商也將受益于需求增長。
過去十余年中國實施“走出去”戰略,至今已有1萬多個境內投資者在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2萬多家境外投資企業,“一帶一路”戰略規劃為國內光纖光纜廠商加快“走出去”步伐提供了契機。
國內設備廠商中,華為已在160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中興通訊公司在俄羅斯簽署約12億元的智慧城市合作協議;烽火通信公司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海外重要區域市場正不斷取得快速突破,過去5年,其海外市場收入均實現50%以上高速增長。
國內的光纖光纜廠商中,長飛光纖光纜公司已經迅速搶食“一帶一路”蛋糕,先后在緬甸和印尼合資建廠,并有意進軍非洲,海外擴張也在提速;亨通公司與中興能源簽署協議,雙方將在“一帶一路”的領域內展開合作,而在海纜方面,亨通也已開始發力,已經完成了海洋用高端光纖新品的開發,解決了我國海纜用高端光纖依賴進口的瓶頸問題;中天科技截至目前,已在全球設立42個辦事處,產品覆蓋108個國家和地區,實現了無盲點全球銷售網絡的布局,近五年還將在海外重點市場設立3-5個生產基地。
除了光纖光纜廠商,光通訊器件、配套的產品廠商也將受益,光迅科技、日海通訊、新海宜等可分享中國設備廠商在全球新興市場的拓展,有助于光器件市場收入份額的不斷增長。
結語:“一帶一路”核心戰略是對內消耗過剩產能,對外投資運營,是帶領國內廠商“走出去”的良機,將帶動中國的通信基礎設施提供商向亞洲周邊國家大舉進軍,對國內光通信廠商來說,新的市場機遇非常難得,國內廠商應當把握發展機遇,提高技術水平,直面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