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十余家IT企業及機構近日共同發起組建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尋求合力謀利。同時,IT制造巨頭方正、海爾集團、新大陸、神舟數碼等企業都向物聯網發起進攻。
物聯網是信息產業領域發展的制高點,世界各個發達國家正在加大這方面的投入。
華為創新孵化中心主任楚慶透露,華為正在研發一個數字家庭平臺項目,其市場規模比移動互聯網更大。此次華為展示了一個更加遙遠的互聯網規劃,讓家電聯網,即華為的數字家庭平臺項目。這類似于前段時間熱炒的“物聯網”概念。
其實,很多企業早已經在各自的領域內“蠶食”物聯網了。例如,二維碼溯源的新大陸、RFID芯片、電子標簽與讀寫器的遠望谷、上海貝嶺、廈門信達;與傳感器有關的南京高華科技、MEMS封裝的長電科技;以及與TD—SCDMA芯片與SIM卡的有關公司大唐電信、東信和平、SiP封裝的長電科技。當然,還有光通信系統和光器件領域的烽火通信、中興通訊和光迅科技等。
新的國際電聯報告提出,物聯網有四個關鍵性的應用技術—RFID、傳感器、智能技術以及納米技術。
但物聯網產業在我國還處于早期發展階段,產業鏈長,還存在著缺乏完整的技術標準體系和成熟的業務模式。行業融合也不夠,缺少有利于產業化推進的應用組織方案,研究力量也比較分散,產業的集中度也比較低。
因此,發展物聯網可以就“裝置”方面搭建合作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加大產學研的合作開發。同時,互聯網構建好自身的網絡質量和服務,連接二者的“媒介”方面做好標準對接。
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推動一批重大示范工程,促進物聯網集成應用解決方案的成熟和產業化發展。在物聯網高端傳感器和芯片設計制造、網絡傳輸、云計算與應用等方面,結合產學研合作,加快發展產業化能力。
當然,物聯網不僅涉及技術問題,還將涉及到規劃、管理、協調、合作等方面的問題,這需要國家出臺的相應配套政策。
核心技術就是核心競爭力
既然物聯網是個萬億級的潛在市場,那么物聯網IT企業如何來分羹,就看企業自身如何發展物聯網的關鍵技術了。
可以講,RFID是物聯網發展的排頭兵,同時作為物聯網的關鍵技術,物聯網中所有的個體“身份”均需要RFID、感應器等基礎產業支持。
當然,之前的價格瓶頸一直在制約著行業的發展,如今隨著硬件設備巨額數量的需求下,價格瓶頸逐漸被破除。那么,物聯網企業還可以在價格的支撐上,開發高附加值的產品。
對于企業而言,構建平臺培養人才、加強技術研發,加大產學研合作力度,從而掌握核心技術;對于政府部門而言,既需要積極籌劃和推進一批物聯網產業項目,也需為今后物聯網產業的爆炸式發展制定政策、法規。同時,政府部門也可采取如政府采購等方式來激勵和扶持物聯網產業做強做大。
不過,物聯網的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技術完善與市場推廣的過程。簡言之,把握核心技術以及能解決目前物聯網發展中遇到的瓶頸問題的企業或將收獲物聯網第一桶金。當然,收獲第一桶金的不僅是制造、芯片企業,就如同在互聯網中,受益的不僅是光纖提供者,還有內容提供者,諸如運營商。
來源:慧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