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訊 兩會開幕在即,作為中國激光行業領軍企業掌舵人,全國人大代表、華工科技(000988.SZ)董事長馬新強接受了財聯社記者書面采訪。談及中國光電產業未來發展,馬新強認為,要盡快組建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以原始創新帶動產業集群,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武漢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光纖光纜、光電器件生產基地和最大的光通信技術研發基地,光纖光纜生產規模全球第一,也是唯一的國家存儲器產業基地和國內最大的中小尺寸顯示面板基地。
“華中科技大學、武漢中科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和中船重工集團717研究所等機構在光電信號精密測量、光電通訊、國防光電子等領域也承擔了一大批國家重大科研任務,具有雄厚研發能力。”馬新強認為,以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為基礎,申報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具備充分的條件。實驗室建成后將全面提升武漢原始創新能力,催生武漢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中部崛起、長江經濟帶發展帶來廣闊的輻射效應,為推動武漢“中國·光谷”邁向“世界光谷”提供戰略支撐。
據介紹,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是科技部于2017年批準組建的6個國家研究中心之一,是光電領域唯一的國家研究中心,其前身為建設十余年的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籌)。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科研水平位列全球光電領域基礎研究第一方陣,建有高端生物醫學成像大科學設施、光電子制造微納工藝與表征平臺設施、極端激光與物質交互平臺設施等先進的科學基礎設施。
馬新強還關注到高端制造領域存在的中低端制造裝備的產能過剩和先進制造裝備的供應不足的結構性失衡問題。其提供的數據顯示,在高端裝備領域,我國80%的集成電路芯片制造裝備、40%的大型石化裝備、70%的汽車制造關鍵設備、90%的柔性顯示屏加工裝備仍然依靠進口。
對此,馬新強建議,一方面可以可充分發揮大企業的產業組織作用,圍繞打通產業鏈,構建產業生態體系,促使大企業與中小企業之間形成更緊密的新型產業合作關系。支持龍頭企業強化產業鏈上下游資源整合和供應配套,構建分享制造平臺、協同創新平臺等,帶動一批中小配套企業協同發展。
另一方面,推動行業重組,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大集團。馬新強認為,裝備制造業具有資金、技術密集型的特點,要把提高裝備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提高產業規模作為主要方向,多舉措并舉加快企業戰略性調整與重組,推動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兼并與聯合,進一步發展一批核心競爭力強、主導產品優勢突出的大型企業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