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一色一欲一交,无码人妻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一本精品中文字幕在线,日韩欧美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全面解析太平洋海底光纜背后的大國競合

摘要:多條橫跨太平洋海底光纜正在運行的背景下,剛剛得到中國發改委核準的新跨太平洋(NCP)國際海底光纜工程將為這一領域的競爭帶來新看點。

  ICCSZ訊      多條橫跨太平洋海底光纜正在運行的背景下,剛剛得到中國發改委核準的新跨太平洋(NCP)國際海底光纜工程將為這一領域的競爭帶來新看點。而該項目背后離不開的是大國之間圍繞通訊安全展開的競爭與合作。

  新項目登場

  2月4日,國家發改委發布消息表示,已經在2014年年底核準了新跨太平洋(New Crossing-Pacific Cable System, 簡稱NCP)國際海底光纜工程。根據規劃,該項目由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聯合其他國家和地區企業共同出資建設,設計總容量為60Tb/s,系統全長13618公里,項目預計2018年正式投產。

 

  關于批準該項目的原因,發改委解釋為,“為適應我國國際互聯網業務流量快速增長趨勢,面向亞美方向建設新型海底光纜。”消息顯示,除了上述企業之外,韓國和中國臺灣也分別有企業參與到這一計劃中來,從而使這一項目擁有更多的用戶群。

  負責承建這一項目的中國海底光纜建設有限公司網站消息稱,光纜將在上海崇明、上海南匯、韓國、日本、中國臺灣等地區登陸,項目的環境評價等工作早已展開。

  事實上,在橫跨太平洋的中美之間,已有多條海底光纜項目在運行和建設之中,發改委再次通過此類項目,無疑會給中國企業在這一領域增加話語權和影響力。

  為了迎接2008年召開的北京奧運會,在2006年12月,由中國網通、中國電信、中國聯通、臺灣中華電信、韓國電信和美國Verizon等中美韓六大網絡運營商在北京簽署協議,共同出資5億美元修建世界首條海底高速直達光纖電纜—跨太平洋直達光纜系統(Trans-Pacific Express簡稱TPE)。該項目在中國青島和上海設立登陸站。

  2007年10月21日,這條中美之間的第二條海底光纜系統在青島石老人海水浴場開工建設,并在2008年7月竣工投入使用。這條帶寬達到5120G的信息高速公路,除用于奧運會期間向世界轉播高清電視信號外,上網和打越洋電話也將步入高速時代。與NCP項目類似,長度約2.6萬公里的TPE光纜總投資為5億美元,是當時中國容量最大、跨度最長、技術最先進的海底光纜系統。

  在當時,除了服務奧運之外,TPE的價值還在于它將替代連接中國內地和美國的唯一一條經過日本的低容量光纜,改變彼時網絡流量必須經過中國香港或日本中轉的現狀,解決因此帶來的數據傳輸延遲等問題。

  這條中美之間第二條海底光纜,帶寬容量達5.12T(5242G),將可同時處理相當于6200萬個通話的數據量,是已有中美海底光纜的60多倍。在當時,TPE也是世界上首條海底高速直達光纖電纜,而現在,NCP的容量將是該項目的10倍以上。

  無論TPE還是NCP,項目的開工建設都是橫跨太平洋之間巨大通信需要的產物,隨著互聯網應用的愈加普及,這一需求還將不斷增長。這也就不難理解“光纜建成后將顯著提高跨太平洋傳輸帶寬,滿足從亞洲地區到美國的寬帶通信業務增長需要。”幾乎是每條跨太平洋海底光纜建設的共用理由。

  谷歌的身影

  外界很少知道,目前已建成的跨太平洋海底光纜就有多條,包括印度富商入股Global Cloud Xchange公司建的Pacific Cloud Xchange跨太平洋光纜光纜系統、多國公司承建的SEA-US連接東南亞與美國的大容量海底光纜等。

  建設橫跨太平洋的海底光纜,方便地區之間的通信聯絡是其投資的基本原因,但不可忽視的是背后的經濟和政治博弈,簡單的邏輯就是—將光纜管理權掌握在自己而不是別人手里,是互聯網時代維護信息安全的重要一環。這也就不難理解,各國的企業爭相建設海底光纜的目的。

  與NCP項目幾乎同時,另一條連接太平洋兩岸的海底光纜項目FASTER也在建設之中,美國和日本企業在該項目中作用更加重要。在所有投資建設海底光纜的公司中,谷歌扮演著異軍突起的角色。

  新華社亞太分社主辦的《亞太日報》報道,2014年夏季,谷歌公司就對FASTER跨太平洋高速互聯網電纜系統表示了支持的態度,根據計劃,該系統將在2016年第二季度前完成建設并投入運營。該光纜系統建成后,可以保證亞洲用戶獲得更快的網速。

  早在2008年,谷歌投資了連接東南亞和日本的海底光纜項目。此外,谷歌還支持了另一個連接美國和日本的跨太平洋海底光纜系統UNITY。

 

  “FASTER”項目預計將耗資3億美元,將由中國移動、法國Global Transit、日本KDDI以及新加坡電信等電信公司共同管理,日本NEC則為該系統的供應商。該項目執行委員會主席Woohyong Choi曾經表示:“FASTER是數百條海底通信光纜之一,它們將世界各個部分連接起來。這些光纜共同組成一個重要的基礎設施,說明全球網絡與通信設施運行。”

  FASTER將利用最新優質6對光纜和光纖技術,將美國與日本2處地點連接起來。盡管FASTER系統的一端是位于日本千倉和志摩市,但該項計劃也會與日本周邊許多亞洲國家光纜系統連接,大幅提高美亞之間網絡連線速度。這也是中國、新加坡和韓國企業加入這一項目的重要原因。

  而美國一端則會將該系統拓展至整個西海岸,包括洛杉磯市、舊金山市、波特蘭市以及西雅圖地區等。美國《華爾街日報》介紹這一項目海底光纜連接分別位于俄勒岡和日本的數據中心。私人網絡通常用于家庭、辦公和商業,為重要的信息提供安全保障,外部設備無法接入。公共網絡通常是任何人都可使用,可以用于連接其他網絡或互聯網。借助項目建設方的便利,谷歌為其私有的B4網絡預留了很多帶寬,B4網絡用于傳輸電郵、YouTube視頻和其他數據。該網絡傳送的流量超過了該公司用于向公眾傳送搜索結果的公共網絡。

  FASTER將大大擴展本就非常復雜的互聯網基礎設施。Woohyong Choi還強調:“FASTER光纜系統是迄今為止最長的跨太平洋光纜系統,它的建成將令全世界的互聯網發展受益。事實上,僅從技術角度來看,發改委批準的NCP與FASTER項目在傳輸速率上保持了同步。

  在谷歌以激進分子的形式一頭扎入海底光纜建設中,另一巨頭微軟也沒有閑著。根據此前的消息,微軟也有自己的海底光纜建設計劃,其發言人曾表示,公司正在商討建設一條將中國、韓國、日本與美國連接起來的光纜。

  技術不是問題

  作為已有百年以上歷史的通信傳輸技術,(1850年盎格魯-法國電報公司開始在英法之間鋪設了世界第一條海底電纜)利用海洋鋪設有很多優越性:一是鋪設不需要挖坑道或用支架支撐,因而投資少,建設速度快;二是除了登陸地段以外,電纜大多在一定深度的海底,不受風浪等自然環境的破壞和人類生產活動的干擾,所以,電纜安全穩定,抗干擾能力強,保密性能好,海底光纜存在巨大商機被各方爭搶也就不意外了。

  事實上,從海底電纜到海底光纜,技術的進步起到了核心作用。在1986年,美國ATT公司在西班牙加那利群島和相鄰的特內里弗島之間,鋪設了世界第一條商用海底光纜,全長120公里。1988年,美國與英國、法國之間鋪設了世界第一條跨大西洋海底光纜(TAT-8)系統,全長6700公里,含有3對光纖,中繼站距離為67公里,這標志著海底光纜時代的到來。

  從1987年到2001年,全世界大大小小總共建設了170多個海底光纜系統,總長近億公里,大約有130余個國家通過海底光纜聯網。目前,全世界超過80%的通信流量都由海底光纜承擔。

  中國在這一領域并不落后,1993年12月15日,中國的第一條海底光纜——從上海南匯至日本九州宮崎、全長1252公里的中日海底光纜正式開通。這條海底光纜系統通信總容量達7560條通話電路,相當于建于1976年的中日海底同軸電纜的15倍以上。中日海底光纜的開通,使中國國際通信能力增長80%以上。

  中國參與的亞歐海底光纜,西起德國Norden,經英吉利海峽登陸英國和法國,經地中海連接西班牙、意大利等國,通過紅海進入印度洋到達新加坡后分為兩路,南線連接澳大利亞,北線連接中國,最后通達日本、韓國。全長約4萬公里,總投資15億美元,其中中國電信投資3900萬美元。

  理論上說,一個國家海底光纜的多少,在某種程度上可以代表一國與互聯網的聯系是否緊密,或者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一個國家訪問互聯網的快慢。而網絡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無論是最新的NCP還是其他跨大洋海底光纜項目,中國的登陸站目前設立在三個城市的四個地區,分別是山東青島登陸站、上海崇明登陸站、上海南匯登陸站和廣東汕頭登陸站。

  海底光纜承擔的洲際通信業務量逐年上升,已經超過了衛星通信的業務量,成為現代洲際通信的主力。不僅是中美之間,在全世界范圍內幾乎國與國之間只要隔著海的都連著光纜。

  業內人士介紹,互聯網公司、銀行以及研究機構已經使用全球四分之一的國際帶寬通過自有網絡發送信息,而不是公共網絡。自有網絡在一些走廊地帶的流量所占比重最多達到四成,例如跨大西洋網絡。而這種封閉的網絡通常能夠更加有效地向消費者傳送數據。這一網絡布局也令大型科技公司在競爭時占據先機,進而迫使其他企業不得不跟風效仿。

  這也就不難理解,美國波音飛機公司為何鋪了一條美國西雅圖到日本,再從日本到新加坡的光纜自用。由于飛機設計由不同的國家廠商合作,有了自己的光纜系統,不同地區的工程師就如同在一個辦公室工作,保密問題也迎刃而解。

  從施工技術上說,海底電纜工程被世界各國公認為復雜困難的大型工程。慣例上,在淺海,如水深小于200米的海域纜線采用埋設,而在深海則采用敷設。而在太平洋海底光纜建設中,穿越大洋的敷設技術和以億美元作為起點的投資額,永遠不是最重要的問題。

內容來自:新金融觀察
本文地址:http://www.wwwhao6v.com//Site/CN/News/2015/03/17/20150317004722950455.htm 轉載請保留文章出處
關鍵字: 海底光纜
文章標題:全面解析太平洋海底光纜背后的大國競合
【加入收藏夾】  【推薦給好友】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訊石光通訊咨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光通訊咨詢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我們誠邀媒體同行合作! 聯系方式:訊石光通訊咨詢網新聞中心 電話:0755-82960080-188   debi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