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信市場融入全球3G浪潮是遲早的事。在3G時代,電信市場的競爭格局與企業的實力息息相關,各電信運營企業應該根據自己的優劣勢進行市場定位。屆時的競爭也是全方位的,電信運營商應該加強上下游合作,適應產業合作模式的形成,從而使電信市場趨于穩定有序發展。
隨著全球3G市場逐步啟動,中國的通信市場遲早會融入3G浪潮中。然而,對照其他國家圍繞著牌照、標準的種種紛爭,中國的3G發展與整個電信行業的大改革、大調整和利益重新分配密切相關。步入第三代移動通信時代以后,我國電信市場上究竟誰主沉浮,是一枝獨秀、三足鼎立、四英爭霸還是群雄逐鹿?3G何時啟動?牌照如何發放?技術如何選擇等問題都牽一發動全身,直接影響著中國未來電信市場的競爭格局。
四大運營商成3G主角無懸念。
如無意外,現有的四家主要運營商遲早都會獲得3G牌照。那樣,他們實際上就可經營所有基礎電信業務,其龐大綜合實力將導致中小基礎電信運營商的市場地位被邊緣化,生存空間更狹窄。因此,即使有新的、更多的基礎電信運營商出現,未來電信市場仍然主要是目前四大家基礎電信運營商的競技場。
各家企業取長補短,因勢利導地選擇不同的競爭戰略。
從競爭方式來看,獲得3G牌照不一定意味著企業全都在移動市場拼搶天下。所謂“術業有專攻”,另外他們還受市場先發優勢、專業經驗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四家企業的戰略選擇不盡相同,其競爭方式也會大相徑庭。不同的戰略、不同的競爭方式最終將影響到其在電信市場上的位置。如果說以往的競爭目標是指向打破壟斷,多少帶有政府“培育競爭”的痕跡,有很強的市場結構塑造的色彩,那么下一輪角逐將更多地體現市場意志和運營商自身的智慧。
1.中國移動通信集團(CMC):力保“龍頭”地位,突出“專業”制勝。
中國移動已經在國內移動通信市場獨領風騷近10年了,短期內其地位大約還難以撼動。一是移動通信市場飛速發展為其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目前,移動通信市場收入已經接近電信市場收入的50%,且在未來這一比例還將提高。二是該公司在移動市場的先發優勢,使其占領了寶貴的高端市場,這是現階段競爭最寶貴的資源。只要碼號不可攜帶,這批高端用戶就很難有什么理由改換門庭。因此,中國移動的ARPU值在短期內仍然會獨樹一幟。三是中國移動目前奉行的專一化、高端化戰略有助于其繼續強化霸主地位。從“中國移動通信專家”、“網絡的重要性可以挽救生命的價值”等一系列經典廣告來看,從2002年起,中移動著力于將自己塑造成中國移動通信市場最優秀、最專業的運營商。2003年以來,其戰略一如既往。一方面中移動與各行業內的頂尖企業合作拓展移動業務特別是數據業務應用,強強聯合且產生了的“馬太效應”,這些都將再次固化其移動領域排名第一的地位;另一方面其在中低端客戶市場推出了眼花繚亂的套餐,以及在年輕客戶群中主推數據應用,不僅培養了潛在高端客戶,而且通過全面出擊牽制住了競爭對手,并制造市場進入壁壘以形成預置性威脅,可謂一舉多得。
因此,良好的市場基礎輔之以“前后一貫”的戰略,中移動已經比較成功地將自己包裝成中國移動通信事業的代言人,其龍頭地位應可維持。但值得注意的是,政府也許會在適當時機介入,衡量其市場份額是否足以成為國內市場的支配力量(SMP),利用排它性協議等不正當競爭手段來妨礙公平競爭。如是,中國移動將面臨較為嚴厲的管制環境。
2.中國電信集團公司(CT):抓住3G時機,整合資源優勢。
中國電信作為國內電信市場的“母體”,盡管幾經拆分仍然擁有強大的接入資源、骨干網、國際關口局等網絡資源優勢,實力不可小窺。南北拆分后,中國電信開始面臨一定程度的本地市場競爭,難以全力以赴進軍移動市場;但是,決定其在移動市場命運的是3G牌照的發放時機。發牌越早,電信可及時建網,趕上3G的發展;而發牌越晚,剩下低端客戶要慢慢培育成3G用戶實在是形同雞肋。所以,電信絕不會把爭奪第一的籌碼全放在3G上,寬帶數據業務是其發展的重要利器。然而如何面對通信業移動化的趨勢,如何穩定和擴充優質寬帶客戶資源并考慮未來無線化方式下如何留住這批客戶,僅僅依靠大客戶策略是否能保證持續發展,如何平衡移動市場和寬帶市場的并行發展,避免戰略模糊。
3.中國聯合通信有限公司(CHINA UNICOM):艱難抉擇3G,緊隨市場。
中國聯通未來的挑戰似乎更多一些。在市場外部,上有中移動的天花板,下有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咄咄逼人。主要依賴于移動業務收入且實力尚不強大的聯通左右接招確實應接不暇。而更大的挑戰在于其內部,兩網并行終不長久,戰略決策點遲早要來臨。如選CDMA1x標準向3G過渡,G網用戶如何處理?不保證G網質量,發展的現金流就沒有了,C網又談何發展?如果也采用WCDMA標準,C網用戶又如何解決?在G網運行和過渡上又如何超越中移動?引入合作伙伴或并網、轉網在短期內難度似乎更大。所以,或許以不變應萬變,采用追隨戰略、后發制人也是一種選擇。
4.中國網絡通信集團CNC:抓緊全國拓展,力爭“寬帶”突圍。
中國網通的戰略目標很清晰,要做中國寬帶通信的代言人。其矢志不渝的寫字樓、大客戶、小區圈地策略已經慢慢帶來收益了。然而,網通要飛躍發展的機遇似乎更需要時間。從外部發展環境想獲得來看,無論是法規、部門利益糾葛還是內容發展、應用普及等等,中國寬帶運營要獲得高額收益尚需時日。從內部來看,網通真正全面整合內部資源,以合力出擊市場的時間表已經排在了2006年。但是如果屆時網通南方、北方和國際儼然成為小諸侯,這種整合的成本也許會更高。所以,暫列四強之末也情理之中。
如此看來,在3G時代,國內市場大的競爭格局并無太多懸念,所謂“路徑依賴”、“選擇不可逆”使現有格局順延,這為大家所接受。
3G時代電信市場的競爭特性。
3G進入中國市場,必將為未來的市場版圖帶來諸多沖擊,表現出不同于2G時代的一些特征。
1.地域競爭高度激化
沖擊之一是競爭的地域特性加強。移動市場的高收益和低投入還是會吸引大量資本擁入,無論是采用合資、并購還是單獨申請牌照,在一些發達地區如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以及以北京為首的京津塘,都極有可能出現多家專業移動運營商。在其它一些有潛力的業務領域如寬帶業務市場也同樣會出現這樣的情形。但是在短期內,有足夠競爭力的對手出現的可能性不大,這些小運營商或者投資者獲取一定的低端市場收益大約還在主要運營商的容忍范圍之內,而如果誰想挑起價格戰企圖大顯身手,那么其大概會率先出局。但無論怎樣,在幾家一統天下的日子里,消費者會有更多的選擇和實惠。
2.合作模式漸成主流
沖擊之二是設備商、內容商的地位會得到提高。一方面,在有了更多客戶選擇的情況下,設備商的談判籌碼自然增加。另一方面,在競爭更激烈的年代,維持好的、長期的合作伙伴關系比起不斷更換供應商對運營商而言其交易成本要小一些。再者,隨著業務應用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好的設備商和內容商也是運營商的重要資源,通過共同開發業務或是更快、更新、更好地提供內容服務也會增加運營商的附加價值。雖然內容時代還沒有完全到來,但畢竟大多數運營商已經開始想到了合作、互利,合理讓利以共同做大產業鏈。當然,最接近消費者的運營商仍處于核心地位,而且也一定會通過統一品牌來維護自己的優勢地位,這種占優在短期內是不會改變的。
總之,隨著競爭者數量增加,電信市場的競爭會更加激烈。一方面,競爭是全方位的,在經濟發達的城市里競爭表現得更加明顯,這種力量使市場趨于不穩定。另一方面,競爭也會使上下游的合作更加緊密、分工更加合理,從而使市場趨于穩定有序發展。最終而言,未來的格局和當前的格局與企業實力是緊密相連的,因此,懸念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應是最能接受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