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法爭 濟南報道
自從11月28日把辦公地點從濟南火車站對面的天龍大廈搬到自己新建的電信大樓以后,山東
鐵通的員工們就油然而生了一種自由的感覺。
事實上,自由的感覺不僅來自辦公地點的變化,更是業務運作上超脫。根據記者得到的消息,從2004年1月1日起,中國
鐵通將脫離鐵道部、轉歸國資委。
鐵通現在的股權結構是,鐵道部占51%股份,鐵道部下屬15個單位占49%股份,下一步這些股份將全部劃到國資委名下,和電信、網通、聯 通、移 動的待遇一樣,由國資委全資擁有
鐵通。
12月2日,
鐵通總部宣傳方面的負責人郭曉昭證實了
鐵通即將和鐵道部脫鉤的消息:“鐵道部和國資委已經把申請報告提交到了國務院,正在等待審批。”但是郭對脫鉤的日期不置可否,“這要取決于上級的工作進度”。
鐵通已經暗暗做好了準備。山東
鐵通總經理閆世文在喬遷新址的儀式上也透露,“諸多事宜目前已安排就緒,山東
鐵通相應的內部改革也已經完成”。這就意味著,
鐵通將告別母體,拋開束縛,開始真正意義上的市場化競爭。
公網專網分治
在離開鐵道部這個“溫室”之前,
鐵通開始悄悄地對自己的軀體揮起手術刀,以便祛除病灶,強壯筋骨。
就山東
鐵通來說,他們首先做的就是把公網和專網分別獨立。根據記者從山東
鐵通了解到的情況,下一步山東
鐵通的業務將分成為兩大塊:一是公網業務的管理,和同行山東電信和山東通信一樣,分別由所轄17市分公司負責,完全實現屬地化管理方式;二是專網業務管理,即專門針對鐵路大客戶的電信服務部分,按照鐵路局管理地域分成濟南、青島、徐州、兗州鐵道四個通信段,分別成立大客戶服務中心,直接與鐵道部門打交道,負責各自區域的專網建設和運營。
除了業務上在調整,一直難以解決的人員結構也開始優化。就山東
鐵通來說,全公司總共有員工4300多名,竟然比山東通信公司還多。該公司的一位負責人說,“(人多)不是優勢,是劣勢。人員的臃腫,不但沒有增加總業務量,反而使得我們的人均產值極低。”數據顯示,截止到今年1-5月份,山東
鐵通的人均固定電話數量僅僅增加了18部,而其競爭對手山東通信公司僅在5月份就凈增加了30萬戶。
在人員安排上,所有員工將按照4∶6的比例分配到專網和公網兩大事業部。而調整之后,公網部門的人員減少到2500人左右,開始甩掉包袱輕裝前進。當然,在丟掉包袱的同時還帶來了壓力,“沒有了專網業務的反哺,我們只能為了生存而拼搏”。山東
鐵通市場部的一位業務人員說。也許,在這位業務員感到生存壓力的時候,公網專網分治的效果開始顯現了。
據了解,目前中國
鐵通超過70%的分公司公、專網已經完成了分開重任。但是有些地方遲遲未落實的原因是員工太多,而且社會化的速度慢,公網部分幾乎沒有業務。據說
鐵通新任董事長王兆成已經給
鐵通的下一步發展定了調:堅定方向,走向市場。
鐵通總部也下了最后“通牒”,總部對各省公司斷奶,省市公司則都要求做分類管理,公網專網分治。
當記者問到,投到國資委門下以后,
鐵通和當地鐵路局是什么關系時,山東
鐵通新聞中心主任陳晨輕松地說:“是我們的一個客戶,一個最大的客戶,由專門設立的大客戶服務中心對其負責。”就是說,雖然
鐵通沒有將公網專網兩塊業務分別成立公司,但是公網將成為和電信通信兩個公司競爭的主體,專網則成了公網的天然客戶。
親兄弟明算帳。在業務拆分完成之后,
鐵通會專門出臺公、專網之間的結算方案,到那個時候,
鐵通將變成一個真正面向社會市場服務的獨立運營商。
三年大限
成立于2000年12月26日的中國
鐵通到現在正好三年。而三年前,中國的最高決策者曾經給
鐵通指明了道路:要么成長為有競爭力的電信運營商并到海外上市,要么并入其它運營商,要么回歸到鐵道系統為內部服務,期限是三年。
三年大限將至,
鐵通終于找到了自己的歸宿:脫離鐵道部。
實際上,
鐵通從成立那一天起就開始了不折不撓的獨立運動。而當年鐵道部成立
鐵通的目的就是為了為鐵路系統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而不是為了最終與之分道揚鑣。
鐵通前總經理彭朋是獨立運動的第一個“犧牲品”。2002年9月,因為在公網建設上“步子太冒進”,彭朋被解除總經理之職。時任鐵道部副部長、
鐵通董事長的蔡慶華給
鐵通制定的發展方向就是:“立足鐵路,服務運輸。”他屢屢強調,為鐵路服務是
鐵通的首要任務。
但是,今年6月4日,鐵道部做出決定,鐵道通信信息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蔡慶華不再擔任現行職務,由鐵道部副部長王兆成接任。有業界人士認為,蔡慶華主要是想借鐵道部高層調整之際,脫離問題重重的中國
鐵通,也為
鐵通的自我發展留下了一定的選擇空間,起到了“扶上馬送一程”的效果。數字顯示,到今年5月份,
鐵通首次實現了社會市場與鐵路市場收入1∶1的歷史性突破。
鐵通成立之初,來自鐵路市場的收入與社會公眾市場的收入之比為9∶1;2001年為6∶1;2002年達到2∶1。
在專網方面,蔡慶華還爭取來了一項稅收優惠: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頒發的《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
鐵通公司營業稅問題的通知》中規定,從2002年1月1日起至2004年12月31日止,對
鐵通公司為鐵路運輸企業提供通信服務取得的收入免征營業稅。這個優惠政策正好為公網專網分開以后的專網發展帶來了便利,使得專網方面在分流
鐵通冗員方面加大了空間。
業內人士分析,
鐵通現任董事長王兆成的工作重心依然在鐵路系統,在脫離鐵道部之后,最有希望能夠成為
鐵通新一任董事長的人選將是前總經理彭朋。因為彭朋雖然不擔任總經理一職,但他始終沒有離開
鐵通,現職是
鐵通副董事長兼黨委副書記,且一直在暗地里把握著
鐵通的發展方向,他去年的辭職在客觀上也為此次出任董事長作好了準備。畢竟,
鐵通的走向即將實現彭朋的夙愿,也給了他一個機會。
憑什么長大?
在
鐵通能夠選擇的三條道路中,劃歸國資委后退守鐵路的可能已經不存在,而海外上市或者與其它運營商合并都需要一個前提:快速發展。
鐵通的發展并不慢。
鐵通副總經理林源日前在一次演講中提到,今年1到9月份
鐵通公司通信業務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了48%,固定電話用戶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05%,互聯網用戶數月平均增長速度達到11.3%,預計到2003年底固定電話用戶數將同比翻一番,主營業務收入達到同比增長40%。
但
鐵通依然是整個電信運營市場中一個力量最弱小的個體,其2002年全年的收入占據全部電信業務收入的1.4%左右。而2003年上半年,
鐵通的業務收入僅為31億元左右。
那么,
鐵通憑什么能長大?北京
鐵通總經理霍俊稱,
鐵通靠的“是綜合性新型服務”,即新的理念、技術、服務。
“由于沒有移動牌照,我們的辦法就是在固話的基礎上,開拓新型的增值業務。”濟南
鐵通增值業務部副經理夏清嶺說,比如“一號通”業務。該業務可以將一個人的多個聯系電話,比如住宅電話、移動電話、辦公室電話,甚至包括網絡QQ號等用一個號碼統一起來。夏說,這是
鐵通領先于競爭對手的為數不多的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