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為先
代表企業:無錫中興
點評:技術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已成為國內光器件廠商的共識,無錫中興等光器件廠商緊跟國際化步伐,獨立開發出成熟先進的各類商用化光器件。打破了以往國內廠商技術落后的僵局。
技術創新是企業的生存之本。在光器件領域EDFA的發明及應用曾經是一次革命,它有效地推動了超長距離光傳輸及DWDM技術的迅猛發展。但就目前光器件產業的發展狀況而言,技術革新仍是很多國內廠商面臨的一大挑戰。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盡管目前光子晶體的研究引起了業內專家的廣泛興趣,但近年來在光器件領域卻一直沒有嶄新的、革命性的技術產生。一些較先進的技術,如光子集成、光電混合集成等或許會因為市場的波動而推遲進入應用的時間。業內知名光通信專家毛謙告訴記者,對于國內光器件廠商而言,培育一個新的技術平臺十分不易。有時往往需要大的設備投入與人力投入,特別是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顯得有些費力。
業內專家表示針對目前的市場狀況,國內光器件廠商應該在產品研究與開發上注重原有產品的持續改進與提高,開發新的功能。在增加附加值的同時,利用小的投入獲得高額回報。毛謙建議國內企業應該著手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光器件芯片技術,在重視前沿技術開發的同時重視規模化生產技術的研究。對于新生企業而言,還應該從技術競爭入手,要避免為了一時的利益導致重復建設。光器件產業向規模化、集團化的方向邁進將是未來光器件發展的一個方向。
據悉目前國內許多公司及科研單位緊跟國際化發展步伐,獨立開發制造出了性能很高的光發射器件,其中武漢郵電科學院,中科院物理所,武漢大學等單位在量子阱激光器和光子晶體激光器等領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并且已經具備了非常強的生產及市場開發能力。
記者認為國內企業只有以技術為核心,夯實基礎,充分利用"中國制造"的機遇,以中國市場為基石,樹立質量為先的意識,積極參與國際光器件的全球競爭,才能在全球光器件產業中占據一席之地。
營銷戰略凝聚品牌價值
代表企業:安捷倫
點評:獨特的市場營銷戰術是安捷倫的一個制勝法寶。通過對產業發展,市場及競爭對手的洞察,安捷倫已經將敏銳的觸覺伸向了全球市場。
產品未出,營銷先行。良好的品牌營銷是光器件廠商走向成功的秘笈之一。雖然目前很多光器件廠商已經充分認識到品牌營銷的重要性了,但是品牌營銷這個經常被企業掛在嘴邊的詞卻很少有人真正理解它的內涵。中國通信企業協會秘書長段志剛認為,缺少對光器件市場的調研、營銷缺乏整體規劃、缺乏品牌的核心價值成為目前國內光器件廠商品牌營銷的詬病。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很多國內光器件廠商在品牌營銷中常常忽視市場調研,往往是不做調研就盲目推出新產品。段志剛告訴記者國外很多器件公司非常重視大規模的市場調研,當國內企業還在納悶"發財的點子明明擺在面前,為什么還要投入大量時間和金錢做調研"時國外企業已經為考證一句話而投入大量經費作幾百頁厚的研究報告了。
其實在推行品牌戰略中,國外眾多光器件企業的經驗值得借鑒。據悉國外企業在產品研發前,已經對產業發展,市場競爭以及客戶進行了透徹地分析研究。一旦看準某個項目,一方面著手產品研發,一方面大力推進。他們通常以"技術交流"的名義派出強大的營銷隊伍對目標客戶進行訪問。在向客戶推薦新產品時對客戶加以引導。有了前期的鋪墊,雙方合作的可能性就很大了。安捷倫一位市場部人士向記者透露,如果沒有前期與客戶的溝通和相關的營銷活動,客戶將不知道你在做什么,更不會知道你能夠為他們做些什么,等到產品出來的時候再告訴客戶就為時已晚了。這樣看來,針對目前的光器件市場現狀,及時調整經營策略,加強營銷管理,構建全國性的營銷網絡,做好核心客戶業務管理工作是目前國內光器件廠商品牌營銷工作的重中之重。
其實從產品的性能和技術指標的角度而言,國內廠商和國外廠商的差距正在逐步縮小,但是相比國內廠商的業績而言,國外廠商顯然走在了前面。缺乏攻勢強大、專業化的品牌營銷是國內光器件廠商必須直面的問題。如何從技術、產品本身向高端的品牌運作方向升級,打破國際品牌壁壘是國內光器件廠商的發展重點之一。
積極上市 兼并收購
代表企業:JDSU
點評:著名器件廠商JDSU曾在全球掀起了一陣兼并收購積極上市的高潮,如今JDSU的光器件幾乎覆蓋了光通信領域的所有器件,從無源到有源,儼然成了光器件領域的大哥大。
眾所周知,光器件是進入壁壘較高的一個產業,在需要強大的技術基礎的同時,大量的生產研發設備對資金的需求非常大。經過幾年的角逐,在市場持續低迷的情況下,許多公司因不堪資金的重壓而退出競技舞臺。
上市作為光器件廠商的另一個重要的戰略,大大加速了企業的發展進程。它打破了傳統企業靠自身產品積累逐步發展壯大的發展模式,在很短的幾年內完成了有些企業百年才能完成的歷程。這些光器件廠商似乎就是為了上市而生。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舒華英告訴記者,目前國內也有一些光器件廠商通過上市集中了大量的資金,滿足了公司發展所需要的重要資源。特別是近兩年光通信市場發展低迷的情況下,很多公司難以為繼,而上市公司則由于強大的資本實力,在極度艱難的情況下度過了寒冬。
除了上市之外,兼并收購是國外光器件企業運用最多、最頻繁也是最富有成效的殺手锏。據悉在2000年,世界光電器件產業就曾經掀起了一股并構熱潮。世界十大光電器件公司至少進行了40次收購和兼并,無論是全球光電企業的龍頭老大JDSU的15次收購,還是安捷倫的7次并構都折射了光電器件公司興衰成敗的發展史。
兼并收購對于光器件廠商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JDSU通過收購其光器件幾乎涵蓋了光通信領域的所有光器件。從無源到有源,從芯片到模塊,儼然成了光電器件市場的大哥大。安捷倫某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安捷倫以并構方式實現了其發展擴張的戰略,為其進軍光器件領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已經一躍成為光器件領域一匹黑馬。
舒華英認為,光器件廠商通過收購的方式,不但可以實現資源共享而且可以通過優勢互補達到"1+1>2"的效果。在實現規模效應降低生產運營成本的同時增強了企業的競爭優勢。
市場如戰場,隨著競爭的不斷加速,曾經輝煌一時的器件公司有的已悄然淡出光電產業的競技舞臺,而一些新的公司又應運而生。究竟誰能笑到最后,時間和市場將會給致力于光器件產業的選手一個滿意的答案!
----《通信產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