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訊 量子計算行業在2025年首季迎來融資熱潮,標志著這項曾被視為純理論的技術正加速走向商業化。據The Quantum Insider發布的Q1報告顯示,該季度行業融資總額突破12億美元,同比增長125%。雖然交易數量減少,但單筆規模擴大推動總額環比增長28%。數家致力于構建實用量子系統和軟件的公司獲得巨額融資。
總部位于波士頓的中性原子量子計算機開發商QuEra Computing獲得本季度最大單筆融資——2.3億美元B輪資金,將用于加速可擴展容錯量子計算機研發。該公司是少數同時布局近期模擬量子計算方案與長期數字容錯目標的企之一。
以色列量子處理器控制系統開發商Quantum Machines完成1.7億美元C輪融資,累計融資達2.8億美元。其跨硬件架構的量子編排平臺已吸引英特爾資本等主要投資者。
美股上市公司IonQ通過股權融資3.6億美元,同時宣布收購瑞士量子安全加密提供商ID Quantique以擴展商業版圖。公司任命Niccolò de Masi為新任CEO。
其他資本市場動態包括:D-Wave完成1.5億美元股權融資;Horizon Quantum Computing宣布擬通過SPAC上市,這家新加坡軟件公司估值約5億美元。
投資熱潮伴隨著行業重心從實驗驗證轉向實際應用。微軟發布自稱采用新型"拓撲"架構的Majorana 1芯片引發關注,但科學界對其容錯量子計算主張持保留態度。微軟同步推出"Quantum Ready"計劃幫助企業為未來技術集成做準備。
政府支持力度加大:英國國家網絡安全中心發布后量子密碼遷移時間表,建議機構立即啟動評估以實現2035年全面過渡目標。
研究方面取得多項突破:摩根大通、Quantinuum與美國國家實驗室在《自然》發表論文,首次實現"經認證的量子隨機數"生成;D-Wave在《科學》雜志宣布其退火量子系統在材料模擬中實現"量子優越性"。
行業仍面臨挑戰:英偉達CEO Jensen Huang關于"量子計算機15-30年內難有實用價值"的言論導致相關股票下跌,與加速的私人投資形成反差。
分析師指出,雖然交易數量下降,但資金向更成熟企業集中。后期大額融資成為主流,顯示資本正押注最接近商業化的企業。軟件、加密和控制平臺作為量子技術堆棧關鍵層日益受重視,Horizon和微軟的軟件布局正順應這一趨勢。
當前超過50%的已知量子計算公司已采用頭部硬件和控制企業的解決方案,下一階段或將加強硬件、控制、軟件和網絡安全各層級的整合,以實現該技術的長期承諾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