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分析:此舉既解決了網通缺錢的燃眉之急,又在國內股市環境不好的情況下可以擇機上市,掌握了主動權;熟悉資本運作的職業經理人田溯寧此舉可謂是一舉雙得。
網通發債特事特批
今年以來發行規模最大的企業債券,總額為50億元的“2003年中國網絡通信集團公司企業債券”昨天開始發行。據記者了解,網通公司是在10月初向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遞交發債申請的。從申請到發行只用了短短的2個月,而按照正常的程序,這個過程至少需要1年以上的時間。
“網通集團是今年8月底獲國務院特批的15家發債企業之一,因為有國家信息產業部的支持。當然,憑借網通自身的實力,在那么短的時間內完成資信評級等等工作,也應該不會留下什么隱患。”上海證券分析師王宇飛告訴記者。
據了解,本期債券分為40億元10年期固定利率債券和10億元10年期浮動利率債券兩個品種。
據介紹,本期債券募集資金將用于中國網絡通信集團公司省際長途網改造、省內長途網增容擴建、本地網建設項目。以上工程項目已經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復,工程總投資為454億元。
掌握上市主動權
之前,網通一直在忙于上市事宜。據網通內部人士透露,網通已經成立了以田溯寧為組長的上市工作領導小組,開展了前期調研工作,但是并不像外電所報道的,已經到了對承銷商招標的階段。至今,網通還沒有確定上市的具體時間、地點。
在田溯寧勾勒的上市路線圖中,網通集團上市共分三步。第一步,網通國際、南方、北方公司掛牌,國際和南方公司率先建立起包括職業經理人在內的現代企業制度;第二步,在明年合適時間由數家股東聯合發起上市公司,由上述三家公司注入優質資產,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制度不斷完善;第三,上市后陸續收購非上市資產,到2006年完成網通集團整體上市。
國內上市籌資更多
“像網通這樣比較新的企業在國內上市要達到連續三年盈利的要求還比較難,而去香港上市的話融資額肯定沒有在國內上市那么大,網通應該還不是十分愿意。”華安證券張景東分析,“上市的事一直沒有定論,而網通的進一步改革又急需資金注入,所以發債成了很好的融資手段。發行企業債券應該是網通下一步整合工作的開始。”
“根據去年的數據測算,2003年網通控股和吉通公司的虧損總量估計仍將維持在15億元左右。截至2002年年底,北方10省電信的資產負債率已經超過了53%。2002年整個網通集團的凈利潤可能只有兩億元左右。”業內人士表示。
“田溯寧是亞信的創始人之一,他非常熟悉資本市場,非常明白應該怎樣進行運作。”張景東說,“先行發債使網通掌握了上市的主動權。缺錢的燃眉之急得到一定的解決之后,網通就可以挑選一個市場環境比較好的時機再上市。”
“雖然有消息說網通可能會選擇去香港、美國上市,但是國內資本市場還是首選。以前在香港等地上市可以發行比較大的盤子,但現在中國內地的市場已經有了比較高的承載能力,比如聯通、長江電力。而且在國內上市所需的費用之低是在海外上市所不可比擬的。”張景東強調。
“目前國內股市的大環境不好,如果直接上市的話對其市場定位肯定不會太高。而發行企業債的門檻比較低,現在還是處于賣方市場,三峽債等一些品種甚至出現搶購的場面,所以市場認同度會比較高。企業發債券的一個明顯的好處是它的成本要低于銀行貸款。”王宇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