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時間,
寬帶無疑已成為曝光率最高的熱詞。
反壟斷調查雖以兩大運營商的聲明暫時告一段落,但后續效應繼續發酵,
寬帶依然處于輿論的風口浪尖,業界專家對
寬帶發展的討論也進入一個熱潮,其結果也許令人難以預料,但此次事件發展至今已折射出許多令人思考的問題,尤其是加強
頂層設計走出行業監管缺位越位怪圈的呼聲高漲。或許從這個角度來看,反壟斷調查在全民圍觀的年代,正極大引發全社會對
寬帶、對
電信業發展關注升級。
在中國社會轉型的關鍵階段,胡錦濤總書記反復強調改革的
頂層設計,其中的重要意蘊就是強調改革要有價值高度,要形成明確的戰略目標和根本的動力機制。此次反壟斷調查事件就有力地證明了,基礎
電信業具有自然壟斷特征,
寬帶網絡的天然壟斷性不是罪名,但回歸理性,相應加強對相關行業的監管卻是理順市場競爭機制不可回避的重要環節。
目前,
電信等行業飽受社會爭議。業內專家就表示,
電信業雖然在不斷降價但卻是被詬病最多的行業,問題根源是管制缺位和越位同時并存,企業無所適從,重建并加強
頂層設計已迫在眉睫,這或是現階段理順市場競爭機制的核心。
應該說,
寬帶接入市場是國內
電信市場中競爭最為激烈的領域。在這一市場,除了中國
電信、中國聯通兩大傳統固網運營商外,還有來自鐵通、廣電、電力這樣的二級運營商,以及長城
寬帶、鵬博士等駐地網運營商。此外,還涉及到物業進場方面的角力,可以說競爭者不少,但服務質量良莠不齊、價格戰層出不窮,或許市場的真實寫照也有力地折射出
寬帶市場競爭實情——監管缺位,讓行業亂象不斷。
業內專家張昕竹明確指出,監管改革這些年來的經驗,似乎在驗證一個無奈的事實,那就是國企無監管。對于此次
電信業的反壟斷調查,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不是在現有的國有產權背景下,本案所涉及的很多問題根本就不會存在,或者即使存在,監管難度也會小很多。
寬帶發展未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是業界一致認為
寬帶發展相對落后于發達國家的關鍵,缺少
頂層設計讓
寬帶發展總會因為這樣那樣的因素處在各種爭論之中。當然,不僅
寬帶,整個
電信業都因為
頂層設計不到位而受到影響,如果不解決關鍵的
頂層設計問題,都無法從根本上得到解決。有專家一針見血地指出監管滯后,“目前,我們缺乏強有力的管制機構,價格上限有的10年不變,有的5年不變。”
據《京華時報》報道,《通信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第一次對“
寬帶中國”戰略給出了一個內涵的解釋,并將“
寬帶中國”列入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十二五”發展戰略,今后5年將加大
寬帶基礎設施投資力度。無疑,國家對
寬帶產業的重視對引導產業理性發展絕對是一大利好。畢竟,單靠運營商來發展
寬帶明顯后勁不足,同時,相應的
頂層設計也亟須提速,這是行業良性發展的重要保障。
對此,業內專家楊培芳呼吁道:“由于目前
電信在GDP的比例占比較少,國家政府機關正在淡化對
電信的管制。但是我們的信息化落后6-7年,更需要
頂層設計。”當然這種變革,需要高度的政治智慧,以及沖破改革阻力的勇氣。來源通信信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