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SZ訊 中國大陸系統廠去年對光纖建設需求高,今年以來對臺系光通訊芯片需求不減。據悉,去年底中興通訊(ZTE)即積極來臺洽詢產能,今年初華為(Huawei)則是直接找上日本光纖廠三菱(Mitsubishi),想洽簽GPON光收發器件長期合約。但三菱行事一向謹慎、去年不愿就此擴產,使得GPON晶粒傳出缺貨,預計替日系封裝代工利潤水漲船高,自有品牌廠接單至5月份的訂單已十分明朗;預估聯鈞、華星光將是最受惠廠商。
而光環目前GPON業務,主要是替海外客戶作“接收端”封裝代工,其受惠程度沒有聯鈞、華星光這2家公司來得高。聯鈞在GPON業務上有“發射端”、“接收端”封裝代工;至于華星光則掌握了磊芯片、GPON雷射二極管后段封裝產能,并且跟上游磊芯片(Epi)供貨商聯亞光電關系良好,華星光對上中下游的掌握度好。
中國大陸市場對光纖需求提升的最終推動力,來自內地光纜鋪設增加、4G通訊局端光纖傳遞需求;加上后續中國電商與企業自建云帶來的Data Center調制解調器的商機浮現。
據華星光表示,GPON芯片供需情況,早在去(2014)年第2季之后就逐漸失衡,系統商去年下半年GPON需求,并沒有因第4季淡季到來而趨緩。
由于全球GPON供不應求、材料源頭少,讓電信系統商建置GPON被迫放緩進度;部份區域干脆先布建1.25Gbps速度的EPON來填補基本光纖需求,讓連續兩年報價緩步走跌EPON收發模塊近日報價仍趨穩,沒有再有明顯跌價。
(一)華星光:
法人預期,在2月份工作天數減少促使業績走滑后,華星光的3月營收就能恢復動能,4月營收接單透明度也高,第2季上旬華星光的營運成長的動力可望轉強。
日本雷射二極管廠商,算是華星光產業競爭對手;華星光評估,該公司去年有增加磊芯片、晶粒的產能供應,而日系同業并不想自己增加設備,所以造成GPON芯片目前缺貨的重要原因。
華星光前兩年已提高芯片、晶粒產能,而今年初次模塊封裝設備亦已經到位,今年上半年產能已作好準備。
(二)聯鈞:
法人預期,聯鈞去(2014)年全年稅后EPS有9.5元(新臺幣,下同)以上,以過去分配現金股利的配發率(Pay Ratio)約7成來看,法人推估今年的現金股利約有6元以上。聯鈞目前合并營收結構中,有一半營收占比是子公司捷敏電子的電源管理IC訂單,另外一半大則是PON光纖與影像感測組件(光信息)訂單;在電源管理IC首季非旺季下,聯鈞的2~3月營收反應或許沒有華星光來得強。
聯鈞下游客戶主要來自日系廠商;在日本廠商持續被下游的中國大陸系統商催促訂單下,GPON封裝代工訂單量會有增長,并且毛利率會有不錯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