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SZ訊 每一項通信技術從產生、發展、商用到大規模用戶的出現都要經歷一個較長的時間周期,4G到5G的技術演進亦如此。
然而在這個演進過程中用戶流量需求與技術所提供的容量支持形成巨大的差距,本著保護運營商投資效率的原則,在不斷提升用戶體驗過程中,使得在技術更迭速度較快的今天,4.5G的出現成為必然。
日前華為攜手中國移動、日本軟銀等眾多產業合作伙伴共同發布了TDD+解決方案(是4.5G整體概念的核心技術),并宣布將于2016年實現商用。
TDD+為什么會出現
據GSA統計,截止到2015年一季度,在全世界138個國家有393張4G網絡,4G正在瘋狂的席卷全球。隨之帶來的是用戶對數據流量的需求在不斷增長,事實上很多區域平均每年流量增長都超過60%。例如:隨著美國、亞洲的運營商推出不限流量套餐,單個4G用戶的月流量已達8~10GB。甚至在日韓等發達市場,4G已占MBB總流量的70%。
數據流量的規模爆發對運營商網絡帶來巨大沖擊和挑戰,目前TD-LTE網絡所能提供的容量,與2020年總容量需求預測有很大的差距,至少差7倍??墒?,頻譜缺少的現實又不能滿足容量增長需求。
另外,目前運營商已經陸續部署TD-LTE基站,僅中國移動一家到今年年底就將部署100萬個TD-LTE基站,軟銀將部署5萬個,數量之多,投入規模之大。使得TDD技術并不能完全推倒重來,運營商的投資也需要保護。
據了解,很多企業和運營商公開表態5G到2020年商用部署,但是從誕生、到商用、到規模商用、到最終用戶廣泛使用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周期。因此,在5G真正擁有大規模用戶之前運營商需要基于現有網絡升級新技術/新解決方案來大幅提升網絡容量和頻譜效率。為此,作為MBB領導者,華為提出TDD+解決方案,對TDD技術進行平滑演進。
TDD+是華為創新馬拉松的一站
其實TDD+并不是橫空出世,它也有可追溯的前世、今生和未來。
從TD-SCDMA的推出到向LTE平滑演進過程中,華為提出了很多創新方案和解決技術,在其他地區幫助運營商部署了很多TDD網絡。正如汪濤所說:“TDD+只是華為在創新馬拉松過程中的一站。”
據統計,全球已經商用的54張TDD-LTE網絡里華為參與了34張網絡部署,參與建設TD-LTE基站部署總量的50%,所有的努力使得華為成為TDD產業的主要參與方。
過去幾年在TDD-LTE整個建網思路和發展模式方面,2013年華為首次提出TD-LTE和FDD-LTE已經沒有差異化,二者只是部署在不同頻段上的LTE而已。2014年提出TD-LTE具備頻譜優勢,TDD技術在很多地方不僅可以用于移動寬帶,也可用于部分寬帶接入,為此誕生了WTTTx解決方案。以及今年華為和產業合作伙伴一起提出TDD+。
而且華為在TDD產業發展壯大期間研發和投入持續不斷,占據了TDD產業30%的核心專利。同時,華為在TDD-LTE的努力也獲得很多行業的認可,2012年獲得GTB創新大獎,2013年在GTI獲得最突出貢獻獎。
TDD+帶來的三方效益
所謂TDD+,是4G技術的演進。“TDD+是整個4.5G概念中的核心技術,因為是TDD方向上演進的路線,所以叫TDD+。”華為無線產品總裁汪濤說。
據汪濤介紹:TDD+在速度、時延以及能夠提供的連接數量這三個方面,比當前的TDD技術都有顯著提升。
在速度方面,TDD+通過多載波聚合、4*4/8*8MIMO、上下行256QAM等技術,提升單用戶速率至xGbps級別,大幅提升現有4G用戶的速率體驗。“現有4G技術下載一個6G字節的電影需要7分鐘,采用TDD+技術則24秒鐘完成下載,整個下載時間減少了94%。”汪濤在現場向記者娓娓道來,“速度大幅度提升,可以支持更高清的視頻,可以增強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的應用,意味著更好的體驗。”
同時,結合分布式MIMO技術,實現全場景超高密度組網下的統一用戶體驗。將多維度協同調度通過云調度平臺,擴展到全場景超高密度組網場景,保障超高密度組網場景下的干擾協同,保證統一的用戶體驗,讓每個用戶享受近乎峰值的體驗。
對運營商而言,意味著更高的投資效率。運營商投資中的頻譜是最寶貴也越來越稀缺的資源,頻譜的價格越來越貴。據悉,TDD+技術通過高性能大規?;拘酒脑O計,將DMIMO、多載波聚合、更高階調制和MIMO、多用戶3D-BF等同時在基站中運用,實現頻譜效率和系統容量大幅提升,可提升50%的效率,幫助運營商實現既有資產的增值。
而且還激活sub-6GHz高頻段頻譜資源,通過協議優化充分發揮TDD多天線的優勢,結合3D-BF和3D接收機大幅提升sub-6GHz高頻段覆蓋能力,激活sub-6GHz頻譜金礦。“可以說,TDD+是一個我們可以接受的性價比投資技術方案。”
同時,TDD+基于現有4T4R,8T8R等4G技術,通過軟件升級和云基站技術,形成超大規模分布式多天線陣列,變干擾為信號,實現對所有用戶體驗的增益。獲得技術增益的同時,對現網改造代價也最小。
在時延方面,TDD+能將當前4G時延縮短到10ms,使得整個網絡可以更多的創新應用。
同時在連接數量方面,TDD+能使一平方公里提供超過10萬個連接。“通過eMTC技術,在不增加新頻段、不增加新硬件的情況下,可實現海量無線設備接入,為大數據、物聯網產業提供更強大的網絡支持。”汪濤說。
2016年實現商用將會與5G長期共存
據了解,目前華為和中國移動、日本軟銀兩大合作伙伴已經做了相關的測試工作,并宣布將于2016年實現商用。
今年6月,中國移動與華為正式就TD-LTE的持續演進首創提出TDD+的概念和路線圖。在這一過程中,華為作為唯一的設備商代表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隨后的7月10日,華為宣布與軟銀簽署合作備忘錄,同意利用軟銀的通信網絡,共同開展驗證實驗、技術評價和研究開發,提升由華為提出的下一代移動通信技術TDD+。
同時,歐洲的多家運營商也已經計劃導入TDD+。
作為4.5G的關鍵組成部分,TDD+大幅度提升用戶體驗,率先帶領無線體驗進入xGbps時代。實現相對于4G的5倍頻譜效率,使能應用更高頻譜,應對流量迅猛增長,支持可預見的大部分未來業務。“TDD+將持續發展,即使在5G商用之后,TDD+仍將會與5G長期共存。”汪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