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SZ訊 從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互聯網+”概念至今,作為互聯網產業發展基礎和延伸的信息產業,就備受各界關注。在3月5日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查的“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中,再次明確要推進信息技術發展,除了給出“推進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促進制造業朝高端、智能、綠色、服務方向發展”的總體發展方向。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稱,中國政府打算強化創新引領作用,為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啟動一批新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建設一批高水平的國家科學中心和技術創新中心,培育壯大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到2020年,力爭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戰略前沿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5%。
值得一提的是,5G不僅入圍“十三五”戰略性新興產業,而且將成為新增點。此外,“十三五”草案明確,中國加快4G網絡建設,實現鄉鎮及人口密集的行政村全面深度覆蓋,并將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聯網,積極推進5G和超寬帶關鍵技術研究。
入選戰略性新興產業, 5G、可穿戴設備成新增長點
我國繼續推進信息產業與制造業融合外,“十三五”規劃還提出十余項涉及信息產業未來發展的具體措施。其中包括發展量子通信與量子計算機項目,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戰略,培育集成電路產業體系、人工智能、智能硬件、新型顯示、移動智能終端、5G、先進傳感器和可穿戴設備等產業成為新增長點,加速北斗、遙感衛星商業化應用,建設高速大容量光通信傳輸系統,建設物聯網應用基礎設施和服務平臺,支持公共云服務平臺建設、布局云計算和大數據中心,加快國家統一電子政務網絡建設應用,打造電子商務國際大通道,構建國家網絡安全和保密技術保障體系等措施。
其中,“培育集成電路產業體系,培育人工智能、智能硬件、新型顯示、移動智能終端、5G、先進傳感器和可穿戴設備等成為新增長點”,以及“建設物聯網應用基礎設施和服務平臺”等措施和當前產業發展趨勢高度吻合,被普遍認為將對我國未來信息產業發展起到重大促進作用。
信息化重大工程,則聚焦寬帶中國、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政務信息化、電子商務、網絡安全等新概念。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徐曉蘭委員指出,“全面實施大數據發展行動,將能夠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和社會治理創新,并給百姓生活帶來便利。”
此外,全國人大代表、海南省副省長李國梁建議,十三五期間,中央財政應加大對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要擴大試點覆蓋面,對戰略地位日益突顯的一些地區要加大扶持力度或制定專門的政策。”
根據工信部工作部署,“十三五”期間,將是5G、量子通信、物聯網等技術的重要應用期,這意味著各種新一代信息技術將逐漸開始大規模商用,并進入產業化階段。多位兩會代表委員認為,隨著“十三五”規劃中眾多產業推進措施的落地,信息產業未來將進一步加速發展,產業機遇也將隨之開啟。
“十三五”中國加快4G網絡建設,實現鄉鎮及人口密集的行政村全面深度覆蓋,并將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聯網,積極推進5G和超寬帶關鍵技術研究。布局未來網絡構架、技術體系和安全保障體系。完善優化互聯網架構及接入技術、計費標準,加強網絡資費行為監管。
“十三五“將推進寬帶接入光纖化進程,城鎮地區實現光網覆蓋,提供1000兆比特每秒以上接入服務能力,大中城市家庭用戶帶寬實現100兆比特以上靈活選擇;98%的行政村實現光纖通達,有條件地區提供100兆比特每秒以上接入服務能力,半數以上農村家庭用戶帶寬實現50兆比特以上靈活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草案提出將啟動5G商用。據透露,工信部正式啟動5G技術研發試驗。據新華社報道,5G技術研發試驗將在2016至2018年進行,分為 5G關鍵技術試驗、5G技術方案驗證和5G系統驗證三階段實施,最終到2018年完成5G系統的組網技術性能測試和5G典型業務演示。
目前,我國三大運營商均積極參與5G研發。中國移動早在兩三年以前就已經啟動了5G技術的研發工作,并持續推動虛擬化云端無線接取網絡(C-RAN)。中國移動在MWC2015上,還宣布與日本NTTdocomo、韓國KT開展5G合作,3家運營商將共同針對亞洲市場研究和豐富5G的需求,開展5G關鍵技術及系統驗證,并與全球標準化組織合作以實現全球協調一致的頻譜規劃和統一的5G標準。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也不甘落后,已投入巨資進行5G的研究,目前已經在5G需求、愿景、關鍵技術等方面取得了積極的進展。
此外華為、中興也在全力開發5G技術,這些技術將支撐移動連接的未來。他們公司希望2018年能測試某種5G技術。據了解,華為目前已經在5G組網架構、頻譜使用、空口技術、基站實現等多個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華為無線網絡產品線楊超斌曾透露:到2020年,華為將投入6億美元研發5G技術,實現5G標準化。按照整體規劃,到2018年華為將開始部署5G實驗網,2020年部署5G商用網。而中興通訊方面則推出了“Pre-5G”的方案,這是介于4G和5G之間的概念。Pre-5G在吞吐率、延遲等方面能夠提供遠遠高于4G的用戶體驗,甚至可達到接近5G的水平。而Pre-5G與真正的5G區別在于:5G需要等待標準完成、芯片與終端成熟才能被用戶接受,而Pre-5G則可以在4G網絡上逐步引入,讓用戶更早體驗到類似5G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