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SZ訊 2016年全國通信光電纜專家聯席會議于6月23日在蘇州吳江隆重舉辦,本次會議由中國電器工業協會電線電纜分會、中國電子元件行業協會光電線纜及光器件分會、中國通信企業協會通信電纜光纜專業委員會等聯合舉辦,通鼎互聯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承辦。
在會議現場,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泰爾認證研究所副總工鄭永亮發表了題為“光電線纜行業智能制造路徑探索”的重磅演講。
為提高生產制造能力,“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等行動計劃相繼提出,為我國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的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指導思想。
鄭永亮指出,目前國內光電線纜制造企業各種生產設備的單機自動化率接近100%,關鍵檢測設備的單機自動化率接近100%,關鍵工序生產設備單機數字化率達到相當高水平,其中光纖光纜企業已經接近100%。同時,也存在設備缺乏網絡化集成,數據采集與應用水平還不高;生產計劃分解、生產進度跟蹤、在制品物流管理等生產組織仍停留在以人工統計為主,各工序集成制造的水平仍有待提升;產供銷財一體化管控能力有待提升的問題。
針對光電線纜行業的智能制造,在鄭永亮看來,應以工業互聯網為基礎,以數據采集利用為手段,以管理創新為切入點,以精益化和柔性化制造為目標,以集成和協同為方向。具體而言分為四步走。
第一步,橫向集成,即部署工業互聯網,實現設備間的橫向集成。線纜制造行業應充分利用數字化設備的通信接口,在自動化設備上加裝傳感器和控制器,利用有線/無線網絡接入技術,構建覆蓋全工序、全流程的各類生產、檢測、物流設備的工業互聯網。充分采集制造過程中產生的大量數據和圖像信息,從而為設備的集中監視、遠程控制、協同制造創造條件。
第二步,縱向集成,即實現企業內部信息縱向集成,構建數字化車間。線纜制造行業應在設備聯網改造的基礎上,開發部署線纜行業適用的APS(高級計劃與排程系統)、PDM(產品數據管理系統)、MES(制造執行系統)、EM(設備管理系統)、LIMS(質量管理系統)、WMS(倉儲管理系統)等IT系統,建立企業級數據倉庫、消除數據孤島、確保對企業大數據進行充分加工和利用,從而構建數字化車間。
第三步,管理理念創新,即提升全工序的集成化、精益化、柔性化制造能力,在生產組織、質量控制、設備保養、產能管理、成本核算5方面進行轉型升級。
第四步,價值鏈協同,即構建研產供銷財一體化管控,實現企業價值鏈上集成和協同。
在以數字化車間為核心的生產制造模式轉型升級的基礎上,向智能工廠邁進。運用CPS信息物理系統,把企業的設備、生產線、物料、員工、供應商及客戶緊密聯系在一起,通過企業內部的縱向集成和價值鏈上的橫向集成,提升企業的運營效率,為客戶提供定制化、端到端的生產和服務。而貫穿智能制造建設始終的則是企業管理方式和運營模式的變革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