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sz訊 愛立信最近被業界關注得挺多,一會兒傳聞衛帥要被下課,一會兒傳聞思科要收購愛立信,畢竟企業轉型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愛立信也是如此。愛立信、思科最大的敵人無疑是華為。思科現有產品線并不足以對抗華為,即使將前戰略合作伙伴變為收購對象,效果可能適得其反,思科保持與愛立信未來十年的戰略合作才是上上策,這種合作結局領先于諾基亞與阿朗的合并。
實際上,此前,愛立信被收購的傳聞一直都沒斷過。2015年11月16日,愛立信便發表聲明稱,我們注意到近期在媒體和金融市場上有關思科收購愛立信的傳聞。2015年11月9日,愛立信與思科宣布開展全球性業務與技術合作,創建未來網絡。該合作伙伴關系包含多個協議,包括致力于借助參考架構和聯合開發實現網絡轉型、基于系統的管理與控制、涵蓋廣泛的經銷商協議以及在關鍵新興市場的協作等。
當時,愛立信總裁兼CEO、董事會成員衛翰思(Hans Vestberg)表示:“我們注意到近期市場上有關思科收購愛立信的傳聞,這也許是雙方公司宣布成立合作伙伴關系所觸發的。該合作伙伴關系的達成經過了雙方長達一年的協商,在此期間,完全沒有涉及任何有關合并或收購的話題。”
2016年7月20日,衛翰思在接受Light Reading記者采訪時表示,愛立信與思科的全面合并“完全不可能”。當前,公司正在積極推動轉型,并必將重回盈利。
回顧半年前的2015年11月,愛立信與思科達成戰略合作,要點包括:在包括IP核心網、固定有線寬帶接入、企業VPN、移動回傳、IP轉型業務和IP&IT管理業務、和智慧城市的六個戰略領域,進一步開發解決方案與合作機會;針對包括5G、云、IP和物聯網在內的不同網絡架構推出端到端產品,其中物聯網涵蓋從設備和傳感器到接入和核心網絡,再到企業IT云等所有領域;著手制定側重于SDN/NFV和網絡管理與控制的聯合計劃;通過發布參考架構和開展聯合開發工作,以及推出基于系統的管理和控制功能,推動網絡轉型;討論FRAND政策,針對各自的專利組合達成許可協議,實現自由的聯合創新,并消除雙方客戶的擔憂。作為此協議的一部分,愛立信將會收到思科支付的專利授權費;除了雙方聯合IPR協議,專業服務協議將匯集愛立信的6.6萬名和思科的1.1萬服務專家,為全球180個國家的IT和網絡提供咨詢、系統集成、支持及管理業務;到2018年,每家公司的收入預計將有機會增加10億美元甚至更多。
當然,謠言中傷背后或許來自于友商的嫉妒。這半年來,愛立信與思科締結戰略伙伴關系后,已與超過200個客戶建立了聯系,目前,雙方已完成了超過30筆交易,其中包括:愛立信和思科與有線電視運營商Aster簽署協議。Aster是多米尼加共和國有線電視市場的挑戰者,致力于為自己的用戶提供創新的電視和互聯網業務。愛立信作為主要集成商,整合其一系列媒體解決方案,包括Mediaroom電視平臺和AVP4000視頻壓縮編碼器,并集成思科cBR-8和混合光纖同軸(HFC)解決方案來提供寬帶接入。cBR-8能夠以經濟高效的方式從目前的1Gbps數據傳輸速率提升到10Gbps,無需對多個系統進行重新布線。
愛立信推出了動態服務管理器(Ericsson Dynamic Service Manager),可借助多種技術跨多個供應商領域對網絡業務進行實時管理。愛立信動態服務管理器是愛立信與思科的合作成果并包含雙方的知識產權,最初致力于多廠商移動回傳、IP核心網和企業VPN,融合了愛立信在OSS和思科在IP及光學領域的研究,以管理復雜的網絡業務,該產品預計將于2016年下半年上市。
雙方為沃達豐葡萄牙演進其移動回傳網提供支持,滿足沃達豐葡萄牙的網絡轉型需求。作為該項目的一部分,愛立信將部署和集成思科聚合服務路由器(ASR) 9000產品系列,實現沃達豐葡萄牙公司的IP回傳網現代化。過去5年來,愛立信一直幫助沃達豐葡萄牙實現整個移動網絡的現代化,并提供LTE技術。
愛立信與思科為3 意大利(3 Italia)移動IP骨干網轉型提供支持。作為該項目的一部分,愛立信和思科將部署和集成各種技術與服務。轉型后,3意大利的網絡容量和數據吞吐量將大幅增加。愛立信和思科將提供一流的路由器技術以及具備擴展性的統一平臺,為固網和移動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雙方向3 意大利推薦的架構包括思科Firepower 9300,這是一種安全應用,可保護移動分組核心網,提高性能和服務的穩定性。而十多年來,愛立信一直為3 意大利管理網絡和IT環境。
……
面向未來的萬物互聯時代,互補才是具備戰略級別的“合作”,為什么大多合作前面大家都喜歡加上“開放”二字?愛立信需要加大合作的力度,比如面向物聯網領域。
在MWCS2016,愛立信CTO向comobs提及物聯網時代,特別提到了芯片的成本的下降對于終端普及具備了至關重要的意義。不過,愛立信回歸芯片市場不太可能,但與高通、英特爾等等的合作將更加緊密,華為有海思,愛立信呢?
即使出現被收購的傳聞,但面向5G,需要的是加強產業鏈上下游和垂直產業之間的合作,這取決于走向“開放”的戰略部署,愛立信不會不明白其中的重要性。
在年初的MWC2016上,高通和愛立信就5G技術開發、早期互操作性測試等展開合作。兩家公司將參與5G關鍵技術組件的早期試驗與驗證,以支持3GPP Release 15規范標準化所需的技術工作,該規范預計于2018年制定完成。
其實,無論作為設備商還是芯片商,高通與愛立信面向物聯網領域乃至5G的發展理念是趨同的。
在天翼展上,高通首席執行官史蒂夫·莫倫科夫表示,5G將全面增強4G網絡,但其遠不止于此;5G還將支持大量的全新功能。5G將擁有始終可用的云端接入,支持增強型移動寬帶,支持業務關鍵型服務,支持海量萬物的互聯互通。5G將帶來一種新的網絡,以及統一的連接架構。
目前,采用高通技術的智能手機之外的物聯網產品的出貨量已經超過10億。高通已出貨超過3.4億片車載芯片組;超過80%基于Android Wear可穿戴設備設計使用了高通芯片組;基于高通802.11ac解決方案的設計超過240款。高通已提供超過25款不同的參考設計智能平臺來加速物聯網產業的發展。
如此看來,愛立信與高通合并是不是更有未來,這才是現象級的合并。
而思科與愛立信和英特爾的合作也面向5G發展,三方開發面向企業和住宅業務的下一代5G路由器,將共同開始開發和試驗業界第一個5G路由器。
作為Verizon 5G技術論壇(Verizon 5G Technology Forum,V5TF)的成員,思科、愛立信、英特爾、諾基亞、高通和三星等等在一個生態合作體系內開展合作,加快關鍵5G創新的步伐。近日,Verizon宣布完成了5G無線規范制定。
如果傳聞中的收購合并未來存在可能,對于愛立信而言,選擇一家芯片廠家合并的前景遠遠大于被思科收購。筆者認為,面向5G的互補合作才是最關鍵的,思科如果收購或者合并愛立信,并不利于愛立信的長遠發展。
(原標題:愛立信若與高通合并將甩開華為幾條街 作者 趙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