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SZ訊 昨日,在“第九屆天翼智能生態產業高峰論壇”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表示,5G是通信界未來的發展方向,它實現了從移動互聯網向物聯網的拓展。 隨著5G標準的臨近,中國有信心支撐國內在2020年正式商用5G。同時她認為,在5G時代,雖然移動互聯網業務最可能首先商用,但是5G新的藍海應該是物聯網。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
王志勤表示,隨著5G時代的到來,未來在增強現實、虛擬現實、在線游戲和云桌面等顯示設備上,傳輸速率將會得到極速提升。從性能的角度來說,接近零時延、海量的設備連接,將會為用戶提供更高的速率的體驗。
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最近發布的5G社會經濟的白皮書,2020到2030運營商累計的網絡投資達到2.9萬億元,除此之外,各個行業對于相關5G的投資也達到2.6萬億元,特別是由于5G和各行各業的滲透提升了整個行業的生產力,所以5G帶動各行業間接的經濟貢獻會達到8.86萬億。通過測算在2030年當年一年的時間里面,它所實現的直接經濟產出達到6.3萬億元,直接帶動相關的就業800萬個。
隨著標準的臨近,各個國家商用部署的時間也在逐步的清晰。歐盟和日本5G商用時間在2020年。中國有信心支撐國內在2020年正式商用5G。而且中國也會成為5G在商業應用最多的國家之一。
從5G在國內技術產業的推進來看,大的時間節點分成兩個階段,2016年到2018年,就是5G國際標準前面出臺的部分,也是5G技術研發試驗階段。5G標準出臺以后,是以運營商為主體的5G產品研發或者是規模發展的時代,2017年進入技術時代的第二階段,技術方案的時代。目前主要的制造和運營企業都積極參與其中。
王志勤認為,在5G時代,首先是移動互聯網業務首先商用,但是5G新的藍海應該是在物聯網,在物聯網的發展過程當中,不僅要求技術因素,而且政策的環境、商業模式等等也都非常重要。所以也希望產業界能夠從4G入手,包括互聯網的技術入手探索產業生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