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訊(編譯:Anton)華爾街研究公司New Street Research的一項新調查表明,中國消費者對5G的需求量很大。但是,分析人士得出的結論是,中國的移動網絡運營商可能無法很好地從這種需求中實際獲利。
New Street Research對全國主要城市的約1,000名中國消費者進行的調查發現,目前約有3%的受訪者訂購了5G服務。分析人士指出,這一數字與中國監管機構提供的數據大致吻合。并且未來幾個月該百分比可能會飆升,分析師在報告中寫道:“有30%的移動客戶打算在未來6個月內轉移到5G,50%的移動客戶打算在未來12個月內轉移到5G,遠遠高于我們的模型或行業目標。” “消費者可能會高估一些,但這表明對5G的需求從根本上來說很高。”
他們補充說,問題在于運營商的5G定價。中國運營商在5G上提供的數據比4G要多得多,但對這些多出的數據收取的費用并不多。分析師發現,5G計劃提供的數據往往比4G計劃多40%,但平均資費僅增加11%。分析人士指出,這意味著與4G相比,運營商在5G上每GB的收費降低了21%。
他們寫道:“5G毋庸置疑會對運營商收入帶來一定的增長,但是這種增長是有限的。” “從每GB的價格來看,5G甚至降低了價格。分析師們進一步指出,中國消費者通常只使用他們每月訂購的數據的一半,這意味著“很難將其貨幣化。”這些數字可能會引起中國聯通,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等中國運營商的擔憂,因為他們斥資數十億人民幣購買了數百萬個5G發射機的設備。
他們總結說:“我們認為5G收入是負增長的,有限的收入增長以及運營成本/資本支出壓力將影響利潤率和收益。”
中國運營商并非唯一面臨5G貨幣化困境的運營商。例如,美國的AT&T并未對5G收取額外費用,而是將該服務納入了其最昂貴的無限流量套餐中。運營商的目標是吸引客戶訂購更昂貴的服務計劃。但是AT&T官員表示,5G面向企業客戶銷售可能比面向普通消費者銷售有更大的機會。
這些結論是否會實現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