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訊 按照移動通信“使用一代、建設一代、研發一代”的規律,當5G在全球劈波斬浪之時,6G也已經開始乘風起航。與此同時,毫米波和太赫茲兩個相關概念持續升溫。尤其是太赫茲具有頻率高、脈沖短、能量小、穿透性強等特點,被視為“改變未來世界的十大技術”之一。
在近日召開的“第二屆5G毫米波產業高峰論壇”上,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聞庫認為,產學研需要加強合作,共同推動毫米波產業成熟,以為今后6G太赫茲的可能使用積累經驗。
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聞庫
經過兩年快速發展,我國在5G技術標準、網絡建設、終端數量、應用開發等方面取得了領先優勢。聞庫表示,我國已建成超過100萬座5G基站,占全球總數的70%以上;5G終端用戶突破4億戶,是全球最大的用戶群體。同時,全國5G應用案例超過1萬個,覆蓋鋼鐵、電力、礦山等重要行業和有關領域,形成了一批豐富多彩的應用場景。
可以說,5G“上半場”我國交出了一份令世界刮目的答卷,當前已經進入“建用并舉”全面推進普及應用的“下半場”,面臨著擴大5G需求應用的巨大任務。而5G向千行百業拓展離不開全頻段的支持,推動5G毫米波發展成為共識。
“Sub-6GHz和毫米波都是5G的重要頻段,目前我國5G網絡建設以Sub-6GHz為主,然而Sub-6GHz通信系統頻段資源有限,向更高頻段延伸成為必然趨勢。”聞庫認為,5G毫米波的高帶寬、低時延等優勢將給業務體驗帶來革命性提升,助力千行百業的數字化轉型。
聞庫表示,經過產業各方攜手努力,國內外毫米波產業已經取得了一系列進展。第一,技術標準逐漸成熟。3GPP已完成5G毫米波24.25-27.5GHz頻段的標準化工作,中國也在積極推動5G毫米波試驗,逐步打造5G毫米波融入千行百業的外部條件。第二,5G毫米波應用場景不斷擴大。5G毫米波不僅能夠面向2C用戶提升體育賽事直播體驗,提高上行速率,還可以面向工業制造領域的大帶寬、低時延等2B場景,提供高速率傳輸和定位能力。第三,國內廠家不斷加快研發進度,在24.75-27.5GH頻段、NSA/SA組網、800MHz帶寬上下行同時工作、MU-MIMO能力、大上行幀結構等關鍵功能研發方面取得卓有成效的進展。
一是積極推動毫米波標準研究和技術研發工作。“針對WRC制定的毫米波頻譜以及國內發布的毫米波試驗頻譜,積極開展國際國內毫米波標準研究和技術研發工作,同時加強毫米波與Sub-6GHz頻段協同組網工作。”聞庫建議。
二是聚焦基礎元器件研發。毫米波具有帶寬高的特點,對頻率器件、AD/DA和大帶寬處理的器件都提出巨大挑戰。“要做好毫米波的基站和終端裝備必須克服困難,提高與毫米波設備終端相對應的元器件發展水平。”聞庫認為。
三是加強產學研合作。做好冬奧會通信保障是未來一段時期運營商的重大任務。聞庫建議,在工信部指導下產業界做好冬奧會的5G演示使用與示范,共同推動毫米波產業成熟,為以后6G太赫茲的可能使用積累經驗。“太赫茲的使用不可能越過5G毫米波的使用經驗,做好5G才能做好6G,產業界應該共同努力,在工信部的領導下快速推進毫米波的進程。”聞庫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