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訊 2022年,是傳統產業加速數字化轉型的一年,也是數字經濟全面發力的一年。
年初,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0%,數據要素市場體系初步建立,產業數字化轉型邁上新臺階,數字產業化水平顯著提升,數字化公共服務更加普惠均等,數字經濟治理體系更加完善。緊接著,歷時近兩年籌劃的“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啟動,統籌布局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打好堅實底座。
就在上月,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全球數字經濟大會、中國算力大會等多個大型、專業的數字經濟領域會議相繼召開,聚力共謀數字發展,進一步表明國家堅定發展數字經濟的信心決心。
在全面推動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的過程中,作為全球光通信行業的領軍企業,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飛”)將如何乘數字經濟東風,踐行科技自立自強,發揮自身特有優勢,以企業的高質量發展助推數字經濟蓬勃向上?
助力數字基礎設施優化升級
九層之臺,起于累土。信息基礎設施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前提和基礎,而在這其中,光纖傳輸網絡又是信息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和關鍵承載底座,它具備高帶寬、大容量、長距離的優勢,并且在高可靠、抗干擾、高安全、低時延、綠色低碳等方面也表現突出。國家“十四五”規劃、信息通信業“十四五”規劃等對于光纖通信網絡的未來發展高度重視,千兆光網發展、骨干網演進和服務能力升級成為重點內容。
長飛專注于“光”聯接。作為國內最早的光纖光纜生產廠商之一,從早期的“八縱八橫”國家光纜干線網,到新時期5G、F5G網絡建設,長飛高品質的光纖光纜產品無處不在,極大支持了“寬帶中國”、“網絡強國”等國家戰略的實施落地。近年來,基于對光網絡的深刻理解,長飛推出了覆蓋從接入網到骨干網,從陸地到海洋的全場景、優品質的各類光纖光纜產品及綜合解決方案,將光聯接延伸至電力特高壓、軌道交通、智慧城市等多個領域,助力千行百業實現新價值。
面對數字經濟發展新機遇,長飛將繼續保持光纖光纜主航道的行業地位,鞏固和提升前期積累的領先優勢和發展規模,強化新一代光通信技術的創新,推動光網絡部署升級,深度參與“雙千兆”、“東數西算”等工程建設,滿足數字經濟時代對承載海量數據傳輸的超大帶寬、超低時延、超高可靠光網絡的迫切需求,以高質量光網絡助力數字基礎設施優化升級。
提升關鍵核心技術創新掌控力
關鍵核心技術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戰略支撐。三十多年來,長飛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特色發展之路,扎扎實實推進技術創新,不斷解決“卡脖子”難題,不僅引領國內企業打破了國外對光纖光纜領域技術和供給的壟斷、推動國內光纖光纜成本大幅降低,實現了原材料、制造工藝和設備的完全自主可控,還對外反向輸出生產設備,以三大主流預制棒制備技術、超低衰減G.654.E光纖、下一代空分復用光纖等為代表的部分技術和產品更是領跑全球,真正做到了將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數字經濟時代,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面對千行百業日益旺盛的多樣化聯接需求,長飛以信息通信技術與各領域融合應用為導向,大力發展特種產品與器件、光模塊、海纜、系統集成、有源光纜等相關多元化業務,并取得了良好進展。近年來,長飛圍繞“卡脖子”技術持續攻堅克難,瞄準半導體石英材料等戰略前瞻領域進行布局,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與應用探索,致力于以科技自立自強,強化產業鏈協調發展,提升整個產業鏈的核心競爭力。
賦能企業數字化轉型
順應數字化趨勢,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是企業加入并創造數字經濟的重要方式,也成為企業持續向前的重要驅動力。近年來,長飛全面貫徹落實“技術創新與數字化轉型”戰略,將工業互聯網的數據采集能力與設備管理能力和5G及全光網絡高速率、大帶寬、低時延、高可靠的特性相結合,突破了5G+全光網絡組建、設備管理與數據采集、仿真、數字孿生、工業大數據等關鍵技術,形成了行業領先的“5G+光云工業互聯網平臺”,打造了長飛潛江智能工廠和長飛科技園數字化工廠等智能制造示范項目,實現了光纖預制棒、光纖、光纜智能制造新模式,企業數字化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在推進自身智能制造與數字化轉型升級的同時,長飛也積極將自身經驗向產業鏈上下游及其他行業企業推廣。其中,長飛建設的用于打通標識數據鏈、實現數據交互和流動的標識解析二級節點,目前已連接用戶企業數量2000余家,注冊標識量11億以上,日均解析量超過100萬。而未來,長飛也將進一步推進產業鏈數字化協同,助力更多企業轉型升級。
當前,數字經濟正駛在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積極投身數字經濟主戰場,是通信產業企業在數字經濟時代的重大機遇和發展必須。以創新為源、逐光而行的長飛,將始終堅持創新引領,以長期的高質量發展,助推數字經濟蓬勃向上,點亮數字化美好生活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