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訊 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身處一二線城市的居民,當他們每刷新一次網頁、下單一件商品、劃過一則短視頻背后的龐大數據處理量,都有可能來自佇立于戈壁灘的寧夏中衛數據中心。按照國家“東數西算”戰略工程的擘劃,寧夏中衛將成為中國重要的算力樞紐節點之一。并與其他7大算力節點、10大數據中心集群一起,構成未來驅動社會發展的一體化算力網絡。
經過長時間的布局,一座座數據中心逐漸佇立于我國的西部世界。而諸如阿里、騰訊、中國移動等產業鏈巨頭開始切入,試圖從產業鏈的各個環節為“東數西算”的進一步發展做出努力。
“東數西算”的落地建設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包含了數據的計算、存儲、運輸調度、使用和安全等多種核心建設場景和需求,而中興通訊作為ICT領域的領先企業,在這些產品領域都擁有一定的技術積累和廣泛的市場應用,產品方案覆蓋“存、算、運、用、安”五個維度,能夠全面服務國家“東數西算”戰略落地,致力于成為“東數西算”建設的主力軍。
相關數據顯示,中興通訊已成功交付了超過380個數據中心項目,累計建設的數據中心面積超過200萬平米。而隨著“東數西算”進行的如火如荼,中興通訊在助力“東數西算”的全面進行過程中,又將有哪些不一樣的優勢和亮點?
算力激增,“東數西算”正當時
由于我國地理地形復雜、人口流動靠近沿海城市等因素,如果從黑龍江省的愛輝區到云南省的騰沖市畫一條傾斜45度基本直線,你會發現:這條線東南方的36%國土居住著96%人口,這里資源和土地緊張;而西北方的64%面積僅有4%的居住人口,這里的資源豐厚,機會眾多。我們知道,在過去的20年中,國家先后實施的“西電東送”、“西氣東輸”等戰略工程,把大量的能源輸送到東部地區,支撐工業的快速發展。
當我們順著這條著名的胡煥庸線,繼續向下分析時就會發現,隨著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向各領域滲透,以及數字經濟時代帶來了便捷的數字生活體驗的同時,也由于眾多人口的同時在線訪問“沖浪”,給數據的處理帶來了極大的負擔。在胡煥庸線的東南方之外,這里的居民對數據、算力、存儲的要求量與日俱增。相反,西北部地區地廣人稀,資源亟待進行新的開發利用。
數據、算力、算法是支撐數字經濟發展三個要素。在數字經濟時代,算力已經成為衡量國家經濟發展程度的重要指標。《2021-2022全球計算力指數評估報告》顯示,國家計算力指數與GDP的走勢呈現出了顯著的正相關。從15個重點國家的計算力指數看,平均每提高1個點,數字經濟規模和GDP將分別增長3.5‰和1.8‰,預計該趨勢在2021年—2025年將繼續保持。因此,對于國家數字進程的整體推進來說,必須做到資源的有效整合利用。
這就需要把西部的資源和能源優勢與東部的信息處理有機結合起來,將算力分配給資源供應更充足、綜合成本更低的西部地區,將數據收集和結果應用交于數據及信息處理需求更多的東部地區。換句話說,“東數西算”工程的出現,就是為了從宏觀上引導能源與信息資源有序布局。
實際上,用“正當時”來形容當下的“東數西算”進程絲毫不為過。自實施“東數西算”大戰略以來,“東數西算”相關概念股持續走強,甚至達到漲停的狀態。與此同時,行業中參與的企業也越來越多。根據RCC瑞達恒統計數據,2022年1-9月,數據中心(含算力中心)開工項目306個,項目總投資額合計近4000億元,涉及建筑面積2000多萬平米。而這些玩家企業的加入,效果也很顯著。在很好地帶動當地就業發展的同時,也促進了能源的有效利用,進一步加劇了我國雙碳目標的快速實現。
據2022年8月29日的“西部數谷”算力產業大會上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中衛數據中心集群累計完成投資90億元,安裝機架3.6萬個,服務器裝機能力達67萬臺,上架率超70%,為三星電子、小米、小紅書、愛奇藝等4000余家企事業單位提供海量存儲和大數據計算服務,帶動解決就業3500人以上。
上面說到,“東數西算”戰略的本質是要解決算力和存力資源不均衡的問題,而數據中心又剛好可以通過算力和數據的高效率協同調度進行分配。數據中心是數據經過網絡傳輸后,進行存儲與計算的所在,是算力的物理承載,也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基礎設施。當然了,“東數西算”不是簡單的在西部地區建設數據中心,它實際上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包含數據的計算、存儲、運輸調度、使用和安全等多個關鍵環節。
在關鍵基礎設施方面,中興通訊的數據中心遍布全球,服務器及存儲產品也已規模化進入互聯網、金融、能源、政務等行業。中興通訊還推出了大容量光傳輸網絡、云網融合、算網一體等解決方案,可以確保“東數西算”數據運輸“大動脈”的暢通和高效。在“存、算、運、用、安”五個維度,都值得好好說道說道。
在存的方面,要實現數據存得住。“東數西算”戰略下的數據中心本身需要有高效、敏捷建設、智能化管理的要素,同時也需要具備數據存儲不會因外界環境而出現丟失的特點。而中興通訊開發智能化管理系統,能夠實現電源的智能管理、數據中心內部以及不同數據中心之間的智能協同。
我們知道,在算力的構建中,每一個節點都要有相應的服務器和存儲設備來實現。因此,在在算的方面,中興通訊也具備相當的實力。據國際數據公司IDC發布的《2022年中國服務器市場跟蹤報告》數據顯示,2022年中興通訊服務器銷售額和機架服務器出貨量均進入國內前五。2022年在電信行業,中興通訊X86服務器以17.5萬臺的發貨量位居首位,蟬聯電信行業X86服務器發貨量第一。
在數據的運輸方面,需要克服地理障礙做到東西部的數據傳輸時間極短,快速響應。而中興通訊基于OXC技術的“一跳直達“全光網絡方案,能夠滿足遠距離傳輸20毫秒時延要求。實測數據表明,從寧夏中衛市到廣東韶關乃至深圳,中興通訊提供的解決方案已經將傳送時延縮短到20毫秒以內。
在用的方面,中興通訊能夠更好地支持多種多樣的應用,并且是有質量保證的服務,提升使用的效率和質量。中興通訊創新提出新型云電腦、視頻內容分發等具備云網融合特點的數字化場景應用,激發算力應用數字化需求。
最后在安全的方面,首先要保證的是數據的計算和存儲方面的安全可信。這是因為,數據的流動性與可交易,勢必會要求數據的使用權限和范圍,保護數據安全的權益是 " 東數西算 " 的基本能力。對于數據攻擊和非法截取,中興通訊在網絡傳送方面可以提供端到端的安全方案,如切片、VPN 通道、獨立子波長等技術,結合自智網絡下的 QoS 保障機制,確保數據傳送過程的高保真、不丟失。
一言以蔽之:中興通訊在“東數西算”戰略實施方面,提出了五大深度能力,并提供創新性完整解決方案。
綠色節能,中興通訊的ESG大計
實際上,在“東數西算”綠色數據中心的建設中,PUE(電源使用效率)值是核心指標,PUE值越接近于1,代表數據中心的綠色化程度越高。為了做到極致的PUE值,中興通訊采用了柔性用能、極致用冷、智慧AI等解決方案,去做國家的碳中和與ESG大計。
在柔性用能方面,中興通訊通過供配電深度融合、鏈路極簡化,市電、儲能、清潔能源多能互補儲備一體,實現能效提升,大幅度提升綠色能源占比。
在極致用冷方面,在充分利用西部地區自然冷源的基礎上,中興通訊提供間接蒸發冷卻空調,同時通過液冷解決方案實現芯片級高效散熱,實現PUE最低到1.15。這是因為,液冷在高效制冷方面有著天然優勢。相較于傳統風冷,液冷具備強冷卻力,冷卻能力是空氣的1000-3000倍,可實現超高密度制冷。
在數據中心的運維管理方面,中興通訊利用多年在大數據領域積累的能力和實踐經驗,推出了數據中心AI解決方案,通過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持續學習降低PUE,經測算通過引入AI運營管理大概還可降低能耗8%左右。
同時中興通訊預制化、模塊化的建造方式,使得數據中心的建設如同搭積木,這樣的建造方式可實現數據中心調試時間少、故障點少、建設效率高、成本低,同時不產生建筑垃圾。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東數西算”戰略實施到今天,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口號,而是需要全產業鏈、全部企業共同參與的國家大計。作為數字化建設的主力軍,顯然中興通訊已經做好了準備。